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2019年-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49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7

1.计算题(共1题)

1.
已知银原子的质量为碳-12原子质量的9倍,请计算:
①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银原子核内61个中子,则银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个电子?

2.单选题(共24题)

2.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性质有根本区别的是(  )
A.用天然气做燃料B.氧气用于救治危重病人
C.干冰用作制冷剂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3.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
4.
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B.玉米酿制成酒精
C.石蜡熔化成蜡油D.铝块压制成铝箔
5.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
A.质子数B.原子核C.中子数D.电子数
6.
已知钚原子的原子核内部有130个中子,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4,则该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
A.94B.130C.224D.64
7.
下列各组元素的元素符号中,由两个字母组成,且第一个大写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  )
A.金、银、铝B.钠、氖、氩C.铜、钙、碳D.硅、硫、磷
8.
下列关于原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9.
如图所示,“○”、“●”表示不同种类的原子。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B.C.D.
10.
.下列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的事实是(  )
A.水变成水蒸气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
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
11.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碳原子B.碳原子和氧原子
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酒B.加碘盐C.食用醋D.冰水混合物
1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水变成冰体积变大了——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B.酒精燃烧——分子发生了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14.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B.液氧C.氧化汞D.二氧化碳
15.
Fe、Fe2+、Fe3+三种粒子中肯定不同的是
A.相对质量B.质子数C.电子数D.中子数
1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铝B.钙C.氧D.硅
17.
空气的成分中,能用来做食品包装袋里的保护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是多少?(    )
A.78%B.0.94%C.0.03%D.21%
18.
下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现象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C.紫红色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氧化铜
D.全部
19.
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20.
缺钙易患软骨病、骨质疏松。这里所说的钙是指(   )
A.钙原子B.金属钙C.钙元素D.钙分子
21.
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22.
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
A.5.3gB.5.1gC.5.0gD.4.9g
23.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24.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A.100mL的量筒B.托盘天平C.50mL的量筒D.50mL的烧杯
25.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大于或小于13mLB.小于13mLC.等于13mLD.大于13mL

3.选择题(共4题)

26.

如图,小华在A处利用高为1.5米的测角仪AB测得楼EF顶部E的仰角为30°,然后前进30米到达C处,又测得顶部E的仰角为60°,求大楼EF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3 =1.732)

27.

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   )

28.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29.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4.多选题(共1题)

30.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5.填空题(共3题)

31.
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化学变化

发生该化学变化时构成氧气的___________先分解成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和_________重新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聚集成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32.
(1)写出下列微粒的离子符号:
①钙离子______________;②硫离子____________;③构成氯化钠的微粒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符的意义Mg2+________
33.
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种元素,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的是_______.(填序号)⑤元素属于_______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6.实验题(共2题)

34.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
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待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装置漏气
B红磷量不足
C燃烧匙深入速度过慢
D燃烧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E红磷燃烧不充分
(3)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35.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氮气。已知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旺盛。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2)为验证其说法,收集两集气瓶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并完成实验。
验证
方法
现象
鳔内含O2
 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无明显变化
鳔内含CO2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