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汇贤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48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8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如下:

(1)步骤③现象是试管内有___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步骤⑥的结果是_________
(2)步骤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3)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
(4)步骤④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步骤④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铜,说明氧化铜___________ (“难、易”)溶于水。

2.流程题(共1题)

2.
工业上用下图的流程制氧气:

(1)这种方法称之为________
(2)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的不同达到分离
(3)如图是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图示并结合有关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

A 空气比等质量的液态空气体积大的原因是空气中分子体积比液态空气中分子体积大
B 同一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且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实质是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D 液态空气和空气中分子都在不断运动且运动速度不同
(4)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单选题(共20题)

3.
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某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态,该物质在该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
A.物理性质
B.可能是物理性质,也可能是化学性质
C.化学性质
D.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5.
如图形象的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ABC各原子的个数比为1:2:2
6.
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7.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凡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C.凡是气态单质一定是纯净物
D.凡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9.
以下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混合物(  )
A.水蒸气、冰水混合物
B.镁条、空气
C.镁条、氧化镁
D.水、碳酸钠
10.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危害很大.它来源于室内装潢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关于甲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甲醛中C,H,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D.甲醛属于氧化物
11.
天然存在的元素共有90多种,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
A.Al2(SO43B.Na2CO3C.Ca(NO32D.KMnO4
12.
某工厂生产的化工产品标签上表明“含钠3%、钡1.5%、铜2.4%、汞3.0%”这当中的“钠、钡、铜、汞”是指(   )
A.非金属单质B.金属元素C.金属单质D.混合物
13.
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红酒B.18K金项链C.冰水混合物D.可乐
14.
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
A.OB.H2OC.CO2D.He
1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氖气—Ne2B.一氧化碳CoC.氧化铁—Fe2O3D.氯化钠—NaCl2
16.
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是()
A.+2B.+3C.﹣2D.﹣3
17.
以下不属于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的用途的是(   )
A.制造化肥B.供给呼吸C.冷冻剂D.保护气
18.
“雾霾”是一种人为性的灾害天气,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方地区频繁出现。主要来自空气的几大污染源,“温室效应”也是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源的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
19.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C.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D.把红磷改成铁丝,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20.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加入蒸馏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21.
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 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9 mLB.小于9 mLC.等于9 mLD.不能确定
22.
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液体药品的一组是( )
A.试管、集气瓶、蒸发皿
B.量筒、蒸发皿、烧杯
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D.试管、量筒、蒸发皿

4.填空题(共3题)

23.
学习化学一定要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③空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气体是_____  ④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
⑤式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   ⑥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⑦Ne_____ ⑧SiO2______⑨氢氧化铝______⑩氯化银______
24.
从化学的视角看生活中的现象.
(1)刚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说明______;
(2)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10mL水和1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液体体积______20mL(填“>”“<”或“﹦”),原因是______;
(4)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色固体,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原因______.
25.
实验室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盛固体药品的试管口应__________,铁夹夹在_______,加热时应用外焰先使试管_______受热,然后集中在固体处加热。

5.实验题(共1题)

2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一中)的实验装置为___(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
(3)组装发生装置B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正确顺序是:铁架台→木块→___→___(填写序号)①试管   ②酒精灯
(4)注射器A可用于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Ⅰ、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
Ⅱ、将注射器A连接到装置C的导管口处,推或拉注射器活塞,若看见___(填字母)时,则说明C装置气密性良好
A 拉活塞时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B 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低于锥形瓶内液面
C 拉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冒出
D 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⑤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如用注射器A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⑥图2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水上方留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