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利用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可用于测定有机物乙醇(C2H5OH)的分子结构,其化学反应原理是:2Na + 2C2H5OH = 2C2H5ONa + H2↑。若将一定量的金属钠投于足量的乙醇中,经测定产生氢气0.4g,计算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甲、乙、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甲是含钙的化合物,其名称是________。
(2)乙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和丙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写出丙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若甲是含钙的化合物,其名称是________。
(2)乙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和丙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写出丙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我们知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锈蚀,而铜片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会产生锈渍“铜绿”。为探究“铜绿”的组成及铜片锈蚀的原理,实验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
(1)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可见“铜绿”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二)
为进一步探究“铜绿”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B、C试管均无明显的锈渍。
(2)有人根据铁的锈蚀原理,得出“铜的锈蚀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作用的结果”的结论,上述系列实验中_________项(填标号)可以证明这结论是错误的。
(实验三)
(3)改进A、B、C三项实验都能实现铜的锈蚀。如改进C的方法是:取下橡皮塞,注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皮塞。那么,改进A的方法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
(4)通过以上实验发现,铜的锈蚀是铜跟_________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交流)
(5)6.4g的铜转化为“铜绿”,其质量约为11.0g,将其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时,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则剩余固体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uO B Cu2O C Cu(OH)2
(实验一)
(1)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可见“铜绿”中含有碳元素。
(实验二)
为进一步探究“铜绿”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A、B、C试管均无明显的锈渍。
(2)有人根据铁的锈蚀原理,得出“铜的锈蚀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作用的结果”的结论,上述系列实验中_________项(填标号)可以证明这结论是错误的。
(实验三)
(3)改进A、B、C三项实验都能实现铜的锈蚀。如改进C的方法是:取下橡皮塞,注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皮塞。那么,改进A的方法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
(4)通过以上实验发现,铜的锈蚀是铜跟_________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交流)
(5)6.4g的铜转化为“铜绿”,其质量约为11.0g,将其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时,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则剩余固体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uO B Cu2O C Cu(OH)2
4.单选题- (共10题)
9.
往烧杯的水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能引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加氢氧化钠固体,白磷与氧气不会发生缓慢氧化 |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
C.白磷燃烧产生棕黄色的雾 |
D.溶液温度升高,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
12.
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乏钙元素,会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
B.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
C.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D.倡导全社会金属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 |
5.填空题- (共3题)
14.
移走装置图中的玻璃片,会观察到集气瓶口有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生成。

(1)一氧化氮属于________(填标号)。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2)移走玻璃片,无色NO与氧气化合生成了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二氧化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红棕色NO2气体会逐渐扩散,请从微粒特性的某一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

(1)一氧化氮属于________(填标号)。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2)移走玻璃片,无色NO与氧气化合生成了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二氧化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红棕色NO2气体会逐渐扩散,请从微粒特性的某一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
15.
我国古今有关金属的故事给人以智慧。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青铜属于_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大型客机C919使用了锂铝合金,该合金的硬度________(填“<”、“>”或“=”)纯铝的硬度。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青铜属于_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大型客机C919使用了锂铝合金,该合金的硬度________(填“<”、“>”或“=”)纯铝的硬度。
16.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如图是简易的水电解器,b端石墨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该气体可用________检验。
(2)若装置中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就是一款家用消毒液发生器,b端石墨电极会产生氯气(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 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②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 60℃时,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

(1)如图是简易的水电解器,b端石墨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该气体可用________检验。
(2)若装置中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就是一款家用消毒液发生器,b端石墨电极会产生氯气(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 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②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③ 60℃时,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