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下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物质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物质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综合题- (共1题)
2.
信息加工素养指学生在短时间内自学新知识,能对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的能力
(资料)
◎我国的酸雨因大量燃绕含硫量高的煤面形成,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重要成因
◎溶液的酸碱度常pH来表示,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在25℃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实验)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测定期间,该雨水为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而且逐渐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若在17:40时刻测定,pH应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 4.87 B 4.86 C 4.84 D 4.00
(应用)
(3)请提出一条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收二氧化硫可以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若将3.2t的S完全燃烧,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资料)
◎我国的酸雨因大量燃绕含硫量高的煤面形成,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重要成因
◎溶液的酸碱度常pH来表示,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在25℃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实验)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时刻 | 17:05 | 17:10 | 17:15 | 7:20 | 7:25 | 17:30 | 17:35 |
pH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4.85 |
(1)在测定期间,该雨水为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而且逐渐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若在17:40时刻测定,pH应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 4.87 B 4.86 C 4.84 D 4.00
(应用)
(3)请提出一条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收二氧化硫可以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若将3.2t的S完全燃烧,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__t。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化学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试剂)5%的过氧化氢溶液、红砖粉末、二氧化锰粉末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试剂)5%的过氧化氢溶液、红砖粉末、二氧化锰粉末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步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①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步骤2 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 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 ③B试管中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④滤渣质量维持不变 | ⑤红砖粉末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变,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 步骤3: 为了保证图中对比实验具 有可比性,两种粉末的质量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⑦写出红砖粉末催化过氧化 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科普阅读题- (共1题)
4.
环境保护素养是中学生的必备品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据监测数据表明,每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上升4℃,这些因素都会腐蚀壁画,因此限制参观人数.
①写出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空气湿度增加产生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洞窟内温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木炭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结合使人中毒。一氧化碳可燃,在点燃前应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写出与氧化铜在加热情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据监测数据表明,每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上升4℃,这些因素都会腐蚀壁画,因此限制参观人数.
①写出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空气湿度增加产生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洞窟内温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木炭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结合使人中毒。一氧化碳可燃,在点燃前应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写出与氧化铜在加热情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20题)
5.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7.
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利于学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醋酸糖甜 |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 它们对光的折射不同 |
C |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高压下分子体积变小 |
D | 二氧化碳能使动物窒息死亡 | 二氧化碳分子有毒性 |
A.A | B.B | C.C | D.D |
8.
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血压、提记忆、保护神经细胞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中氧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8:7 |
B.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茶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 |
D.茶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各原子的个数比为7:14:3:2 |
9.
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四种人造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镆元素的“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镆属于非金属元 |
B.镆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88 |
C.镆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73 |
D.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 |
10.
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 操作 | 目的 |
A | 将浑浊的河水过滤 | 使河水变成纯净水 |
B | 用加热、排水法制取氧气后停止加热,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导管 |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 |
C | 将红热的木炭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 | 观察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的现象 |
D | 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 证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C.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1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
D.二氧化碳是空气污物之一 |
17.
最近广州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为减少雾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C.使用共享单车 |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
18.
如图是二氧化碳倒扣入澄清石灰水中,在水面下松开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无变化 |
B.试管内液面下降,溶液无明显现象 |
C.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无明显现象 |
D.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 |
19.
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B | 鉴别生石灰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 加入水,搅拌 |
C | 鉴别氧化铜和木炭粉 | 看颜色 |
D | 鉴别氢气和甲烷 |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A.A | B.B | C.C | D.D |
21.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性质决定用途:氧气可燃﹣﹣﹣﹣气焊切割金属 |
B.生活经验: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 |
C.生活质量:汽车、冰箱中有异味﹣﹣﹣﹣用活性炭吸附 |
D.安全常识: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22.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火点 |
B.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
C.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起到隔绝空气和升高温度的作用 |
D.实验结束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看到铜片变黑,这是磷的氧化物和铜反应的结果 |
2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
B.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C.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
24.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猜想 B. 实验 C. 推理 D. 归纳
A. 猜想 B. 实验 C. 推理 D. 归纳
6.填空题- (共2题)
2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甲烷B 氮气C 硫酸铜 D 金刚石
(2)下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____________;
②图2表示的变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_______(选“大”或“小”)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甲烷B 氮气C 硫酸铜 D 金刚石
(2)下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____________;
②图2表示的变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_______(选“大”或“小”)
26.
用化学用语按照要求填空
(1)1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写出亚磷酸H3PO3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2)Cr3+铬离子,写出氢氧化铬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写出Ca(ClO3)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铜受热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NH3 B SO2 C N2 D NO2
要得到46克该气体,需要加热_______________克硝酸铜
(1)1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写出亚磷酸H3PO3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2)Cr3+铬离子,写出氢氧化铬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写出Ca(ClO3)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铜受热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NH3 B SO2 C N2 D NO2
要得到46克该气体,需要加热_______________克硝酸铜
7.实验题- (共3题)
27.
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1)如图1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集气瓶炸裂,原因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试管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某学生如图2所示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选择图2代替课本实验图3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来代替
28.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物充足、外焰加热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没有气体产生,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反应继续进行。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 (填序号,F除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情况下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F收集氨气,应从_____(填“b”或“c”)端通入。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物充足、外焰加热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没有气体产生,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反应继续进行。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 (填序号,F除外).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熟石灰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情况下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若用装置F收集氨气,应从_____(填“b”或“c”)端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