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1)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空气 B二氧化硫 C红磷 D五氧化二磷 E氧气 G氮气
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
③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
④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2)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下面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气体;④密度比空气大;⑤能与金属反应;⑥能与水反应;⑦能与强碱溶液反应。请回答:
①上述氯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③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④如果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氯气。
A空气 B二氧化硫 C红磷 D五氧化二磷 E氧气 G氮气
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
③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
④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2)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下面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气体;④密度比空气大;⑤能与金属反应;⑥能与水反应;⑦能与强碱溶液反应。请回答:
①上述氯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③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④如果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氯气。
2.
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氧气的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反应物。
(2)反应④发生时产生_______色火焰,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反应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做反应⑥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该实验失败,可能是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⑤、⑥的相同点是(只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成氧气的三个反应都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反应物。
(2)反应④发生时产生_______色火焰,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反应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做反应⑥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该实验失败,可能是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⑤、⑥的相同点是(只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校学习小组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他们想选用以下药品进行实验:①木炭;②红磷;③铁丝;④镁条。经讨论后认为,不能用木炭进行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也不能用铁丝进行探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①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除氧气外还一定有_________。

(1)甲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①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除氧气外还一定有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9题)
5.
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B.硫+氧气![]() |
C.石蜡+氧气![]() | D.氯化氢+氨气![]() |
6.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
B.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 |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改变 |
D.在酿造和制药工业中一般要用酶作催化剂 |
7.
在化学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了蜡烛燃烧的实验,并认真地做了观察与记录,课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大家对“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这一结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依据,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燃烧时发光 |
B.燃烧时发热 |
C.燃烧时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 |
D.燃烧时有蜡液流淌 |
10.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⑤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其中有错误的是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⑤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其中有错误的是
A.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① | D.①③ |
11.
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错误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
C.Ⅰ、Ⅱ两类反应均放出热量 | D.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
12.
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 |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因此常用作火箭的燃料 |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
13.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我能为可燃物助燃 | 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时我能用作人工降雨 |
C.氧气:食物的氧化变质有我的原因 | D.二氧化碳:我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15.
关于空气有下列表述: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首要污染物;③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④空气污染指数;⑤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是下列中的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⑤ |
1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7.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
C.若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
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
18.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20.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
①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
⑤试管口向上倾斜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
⑤试管口向上倾斜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③⑤⑥ | B.只有②④ | C.除了①外其余均是 | D.只有②③⑥ |
4.实验题- (共2题)
23.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除a、b,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除a、b,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
24.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①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10mL或者20mL)的量筒。
②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__________盖灭。
③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_______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④洗涤玻璃仪器时,若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__________,表示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______溶于水;若收集装置选F,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若在F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且测定气体的体积,此时氧气应由_____(填“a”或“b”)进入,再连接G装置即可。
②用H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甲烷气体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10mL或者20mL)的量筒。
②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__________盖灭。
③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_______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④洗涤玻璃仪器时,若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__________,表示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2)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______溶于水;若收集装置选F,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若在F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且测定气体的体积,此时氧气应由_____(填“a”或“b”)进入,再连接G装置即可。
②用H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甲烷气体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9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