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3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3/4/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实验: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取一只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所带气体,然后把一小块燃着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
木炭燃烧得更旺
化学方程式
 
表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
/

打开止水夹,向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
中水进入到中,中水的体积为
收集气体(由压强差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进行操作
现象
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
 
表中,操作是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中剩余水体积





 
(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实验反思)

(1)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导致第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2.单选题(共10题)

2.
将一定量的CO和CO2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5 g白色沉淀;将剩余气体干燥,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的质量减少了1.6 g。原混合气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38.9%B.44%C.56%D.61.1%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
B.“Cu”可以表示铜单质,也可以表示铜元素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
D.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4.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C.H2O2D.H2SO4
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氢氧化铜 Cu(OH)2
C. 氧化镁 MgO D. 硫酸镁 MgSO4
6.
硅酸钠(Na2SiO3)是制作防火板材的原料之一。其中,硅元素(Si)的化合价为
A. -4 B. -2 C. +2 D. +4
7.
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无关的是
A.不能燃烧B.能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D.不支持燃烧
8.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铁B.钢C.铝D.铜
9.
在日常生活中,当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目的是
A.增大空气的进气量B.提高火焰温度
C.增大燃气的进气量D.减少空气的进气量
10.
下列措施中,不能起到节约化石能源作用的是
A.采用风力发电B.使用乙醇汽油
C.使用太阳能电池为路灯供电D.治理被酸雨酸化的土壤
11.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O2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B.通过灼热的铜网
C.通过澄清石灰水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3.选择题(共11题)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15.能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现象是(   )
16.

有一个几何体的形状为直三棱柱,右图是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17.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则它的宽约为(   )
18.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弦AD平分∠BAC,交BC于点E,AB=6,AD=5,则AE的长为(   )

19.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B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

20.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B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

2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4π,则它的半径为{#blank#}1{#/blank#}.
2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4π,则它的半径为{#blank#}1{#/blank#}.

4.填空题(共1题)

23.
(6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图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以下是生产水煤气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①甲、乙、丙、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代号)。
②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③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各96 g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容器中有88 g C、36 g D和若干B。A、C、D三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①反应后容器中剩余物质B的质量为    g。
②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2 + 一定条件2CO2 + 2H2O

5.实验题(共1题)

24.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需要验满,具体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