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Na2O2)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就燃烧起来了(见图甲)。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猜想)根据燃烧条件,脱脂棉是_____。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
(实验与探究)设计装置如图乙所示。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推测此气体是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由此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与交流)
(1)完成了以上实验,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小新认为是NaOH,小海认为是 Na2CO3,小华认为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新的猜想是正确的,不可能生成碳酸钠,判断依据是_____。
(2)为进一步证实小新的判断,小华取少量乙图试管中的液体,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_____,证明小新猜想正确。小华又向上述滴加了酚酞溶液的液体里逐滴滴加稀盐酸,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实验进一步证明生成的是氢氧化钠。

(猜想)根据燃烧条件,脱脂棉是_____。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
(实验与探究)设计装置如图乙所示。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推测此气体是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气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由此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与交流)
(1)完成了以上实验,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小新认为是NaOH,小海认为是 Na2CO3,小华认为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新的猜想是正确的,不可能生成碳酸钠,判断依据是_____。
(2)为进一步证实小新的判断,小华取少量乙图试管中的液体,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_____,证明小新猜想正确。小华又向上述滴加了酚酞溶液的液体里逐滴滴加稀盐酸,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实验进一步证明生成的是氢氧化钠。
2.计算题- (共1题)
2.
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氢氧化钠样品10 g完全溶于水,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简答题- (共2题)
3.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写出一种)。
(4)t2℃时,将30g A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至0.1%)。
(5)写出一组符合图中趋势的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1)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写出一种)。
(4)t2℃时,将30g A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至0.1%)。
(5)写出一组符合图中趋势的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
4.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3)家用燃气灶有时火焰发黄,锅底出现黑色,原因是_____,危害是_____,且_____。黑色的物质是_____。
(4)2017年10月26日,唐山制造的世界首列商用型氢燃料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在唐胥铁路运营啦!它的动力来自氢气燃烧,唯一的排放物质只有_____,是真正的“零排放”。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3)家用燃气灶有时火焰发黄,锅底出现黑色,原因是_____,危害是_____,且_____。黑色的物质是_____。
(4)2017年10月26日,唐山制造的世界首列商用型氢燃料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在唐胥铁路运营啦!它的动力来自氢气燃烧,唯一的排放物质只有_____,是真正的“零排放”。
4.推断题- (共1题)
5.
下图中 A~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

(1)G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③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_____。

(1)G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③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_____。
5.单选题- (共19题)
7.
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但不符合实际的是
A.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膜:CaCO3+2HCl=CaCl2+H2O+CO2↑ |
B.用适量稀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2FeCl3+3H2O |
C.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NaOH +HCl=NaCl+H2O |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对应的方程式:Fe+ CuSO4=Cu+FeSO4 |
10.
分液漏斗中有液体甲,锥形瓶内盛有固体乙。打开分液漏斗,气球会逐渐鼓起的组合是

A. A B. B C. C D. D

| A. | B. | C. | D. |
甲 | 水 | 盐酸 | 水 | 浓盐酸 |
乙 | 氢氧化钠固体 | 锌粒 | 硝酸铵固体 | 大理石 |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 Y | Z |
① | CO2 | Ca(OH) 2溶液 | H2O |
② | CO | O2 | CuO |
③ | 稀硫酸 | Cu | Fe2O3 |
④ | NaOH溶液 | CO2 | Mg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x |
13.
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2CO3,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在加热前后,没有改变的量是
A.Na2CO3的溶解度 | B.溶剂的质量 | C.溶质的质量 | D.溶质的质量分数 |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
B.测某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一滴待测液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
C.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17.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 | ![]() | ![]() | ![]() |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常温下,稀释KOH 溶液 | C.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 D.将铁钉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
A.A B.B C.C D.D
1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镁条中滴加稀硫酸:银白色固体表面出现气泡、固体减少、放热 |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
C.给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加强热:黑色固体中有银白色物质产生 |
D.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
19.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
20.
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让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 |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
C.滤液中含FeCl2和CuCl2 | D.滤液中含FeCl2和HCl |
23.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
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24.
“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
6.选择题- (共2题)
25.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为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26.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为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年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7.填空题- (共1题)
27.
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氢离子_____,硫酸镁_____,消石灰_____,火碱_____;
(2)铅酸蓄电池中的溶质_____,碘酒中的溶剂_____,赤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
(1)氢离子_____,硫酸镁_____,消石灰_____,火碱_____;
(2)铅酸蓄电池中的溶质_____,碘酒中的溶剂_____,赤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
8.实验题- (共2题)
28.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乙中,①是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②是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③是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实验能得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最终结论有_____;
①中观察到铁钉的表面_____;
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3)实验丙中可观察到试管中铁钉最先生锈的是_____处(填“a”或“b”或“c”);原因是_____。

(1)写出实验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乙中,①是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②是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③是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实验能得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最终结论有_____;
①中观察到铁钉的表面_____;
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3)实验丙中可观察到试管中铁钉最先生锈的是_____处(填“a”或“b”或“c”);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