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推断题- (共1题)
2.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其中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
(2)E→C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F+G→H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反应E→G在生产、生活中对应的一种用途_____。

(1)F的化学式为_____;
(2)E→C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F+G→H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反应E→G在生产、生活中对应的一种用途_____。
3.简答题- (共3题)
3.
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1)使燃料充分燃烧,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什么条件?_____
(2)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在高温条件下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使燃料充分燃烧,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什么条件?_____
(2)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在高温条件下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5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氯化钠溶解度/g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硝酸钾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50℃,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5.
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大型客机(如图)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_____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什么?_____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_____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什么?_____
4.综合题- (共1题)
6.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化合物。
(1)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判断,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
A 唾液(6.6-7.1) B 胆汁(7.1-7.3) C 胃液(0.9-1.5) D 血浆(7.35-7.45)
(2)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该过程的实验现象为_____。
②如图中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____。

(3)下图中各组物质(或溶液)反应均可生成盐(中心圈)。完善该图并列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①②:

①_____。②_____。
(4)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产物除氢氧化钠外,还有氯气和氢气。若要制取16t氢氧化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
(1)根据下列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判断,一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
A 唾液(6.6-7.1) B 胆汁(7.1-7.3) C 胃液(0.9-1.5) D 血浆(7.35-7.45)
(2)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该过程的实验现象为_____。
②如图中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____。

(3)下图中各组物质(或溶液)反应均可生成盐(中心圈)。完善该图并列举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①②:

①_____。②_____。
(4)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产物除氢氧化钠外,还有氯气和氢气。若要制取16t氢氧化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_____
5.流程题- (共1题)
7.
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提纯精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1)写出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
(3)步骤⑤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什么?_____

(1)写出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
(2)步骤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
(3)步骤⑤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什么?_____
6.单选题- (共14题)
8.
某学生将锌粒放人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
11.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事实: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微观解释: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B.事实: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微观解释: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
C.事实: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微观解释: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更多 |
D.事实: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微观解释: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
12.
根据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 |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铜 |
C.锌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
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
13.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①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
B.②镁在氧气中燃烧 |
C.③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 |
D.④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
20.
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
7.选择题- (共1题)
8.填空题- (共3题)
24.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通过海水淡化装置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简答题:(3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