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饮用可乐时,小华对“1体积的水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 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
(1)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验满后盖上玻璃片,备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①: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录数据:
(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质疑)小芳对实验结论产生了疑问:实验②中不能再溶的气体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收集二氧化碳时空气未完全排尽,也可能导致实验②的残留气体是空气,就不会再溶解,则实验结论不可信。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以上所得实验结论是否可信。写清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 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
(1)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验满后盖上玻璃片,备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实验①: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 抽取气体的体积 |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
① | 10 mL 空气 | 10 mL | 20mL |
② | 10 mL 现制的二氧化碳 | 10 mL | 12mL |
(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注意: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质疑)小芳对实验结论产生了疑问:实验②中不能再溶的气体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如收集二氧化碳时空气未完全排尽,也可能导致实验②的残留气体是空气,就不会再溶解,则实验结论不可信。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以上所得实验结论是否可信。写清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3.单选题- (共9题)
4.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g) | 20 | 50 | 80 | 30 |
反应后的质(g) | 0 | 100 | 50 | x |
A.x的值50 |
B.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2:1 |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5.
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类别 |
A | 空气、石灰石、干冰 | 混合物 |
B | 氧气、蒸馏水、二氧化碳 | 氧化物 |
C | 氮气、水银、金刚石 | 单质 |
D | 石墨、活性炭、五氧化二磷 | 纯净物 |
A.A | B.B | C.C | D.D |
6.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2个氢分子 |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
9.
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的是增强全社会惜水、节水、护水的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加强河湖保护与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B.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
C.大力开发地下水,缓解家庭供水压力 | D.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重推民生水利发展 |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有吸附性 |
C.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 金刚石硬度最大 |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蒸发时可吸收热量 |
11.
下列有关实验注意事项,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不能混入可燃性物质 |
B.加热液体时,玻璃容器的底部不能跟酒精灯灯芯相接触 |
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
D.用滴管滴加液体,滴管下端不能触及容器口或内壁 |
4.选择题- (共2题)
5.填空题- (共2题)
14.
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其过程如图Ⅰ所示。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Ⅱ所示:

(1)图Ⅰ气化炉中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图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物质A不仅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还原剂。写出物质 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煤的气化这一技术的利用,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

(1)图Ⅰ气化炉中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图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物质A不仅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还原剂。写出物质 A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煤的气化这一技术的利用,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
15.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
(3)n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
(5)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
(6)2个硫酸根离子_____。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
(3)n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
(5)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
(6)2个硫酸根离子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16.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
17.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 ②使用催化剂 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2)化学上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①2NH4Cl(固)+Ca(OH)2(固)
CaCl2+2NH3↑+2H2O
②NH4HCO3(固)
NH3↑+CO2↑+H2O
③CaO(固)+NH3·H2O(浓)=NH3↑+Ca(OH)2
我将选择反应______(只写一个,填序号)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我需要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来装配NH3发生装置,我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我选择的制取装置还可用来制取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 ②使用催化剂 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2)化学上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①2NH4Cl(固)+Ca(OH)2(固)

②NH4HCO3(固)

③CaO(固)+NH3·H2O(浓)=NH3↑+Ca(OH)2
我将选择反应______(只写一个,填序号)作为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我需要用下列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来装配NH3发生装置,我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我选择的制取装置还可用来制取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