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2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计算题(共1题)

1.
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已知其它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课外小组同学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到20g该石灰石样品中,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12
8
4
m
 
请计算:

(1)m的值是______g.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求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9题)

2.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
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
 
A.X是生成物B.表中a的值为2.8
C.X一定含有氧元素D.X可能含有氢元素
3.
用“   ”和   “    ”分别代表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氮气分子数比是 2︰1D.反应后的物质为混合物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所以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蒸馏和煮沸均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进入煤矿的矿井内需用火把照明,保证人身安全
5.
单晶硅是制作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B.二氧化硅具有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6.
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物质鉴别
①铁、水都属于单质
②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③混合物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①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③空气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①用细沙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
 
A.AB.BC.CD.D
7.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紫色石蕊溶液来区分CO2和CO
B.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C.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8.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还氧化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将尾气用排水法收集起来以防污染空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用灼烧红磷的方法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D.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芯中含有铅B.海底“可燃冰”是冰
C.水银不是银D.铁水不是铁
10.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B.验证燃烧需O2
C.收集H2D.熄灭酒精灯

3.多选题(共1题)

11.
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顺序不同。
C.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根据守恒观:A g的氯酸钾和B g的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反应,最后得到C g固体,则产生的氧气质量为(A-C)g

4.填空题(共4题)

12.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 =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13.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你按要求填.

(1)图中a处应填写______.
(2)有以下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一氧化碳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_____,它由(填粒子符号)______构成,填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_____,该物质能冶炼金属,利用了其______性.
(3)氯化钠是由_________构成.(填粒子符号)
(4)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元素的化学性质和________密切相关;稀有气体因为化学性质______决定了它可做保护气.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①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____________.
②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快_______________.
14.
资料1: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路灯,手电等多个领域.根据上图信息,回答问题:

(1)x的值为______,镓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2)氮、磷、镓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3)请标出氮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15.
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 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 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 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______、_________等。
(4)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6.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 ;② _____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 ;② _____ 。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纯净的氧气,他选择的装置组合_____(填字母)。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其它气体,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检验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 。
(5)装置B、C都可制取(4)中的气体,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_____。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通入。
17.
甲组同学组装了下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继续实验.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C装置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前先通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
(3)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①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D处酒精灯。
②反应开始后通入一氧化碳的质量等于C中增加的质量。
③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可防止C中液体被倒吸。
(4)反应结束时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为0.8g,则C中增加的质量为______ 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