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明智中学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41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2

1.推断题(共1题)

1.
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以及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时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和符号:
A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 ;_________ ;
D_______ ;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有关的化学反应,并指出反应所属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用了药品有______________,用了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制取操作过程中,用排水法收集完成后,是先_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______,未经点燃的木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二)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3题)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
A.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氢气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
C.氢气用于充探空气球D.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4.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5.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6.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7.
有关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是原子B.它们都是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D.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
8.
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进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燃料是丁烷(化学式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而亮,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的。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9.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顺序是(   )
A.③②①⑦④⑤⑥  B.②③⑦①④⑥⑤  C.②③⑦①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⑦⑤⑥
10.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不足
11.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SO2B.CO2C.N2D.O2
12.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13.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
14.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D.
15.
在“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冷玻璃上更容易结下水雾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4.选择题(共1题)

16.

请根据句意或括号中的中文提示、英文释义,写出句中所缺单词,使句子通顺。
1.To tell you the truth, Mrs. Bird, I don’t like chicken {#blank#}1{#/blank#}(也)!
2.Don't be {#blank#}2{#/blank#} (紧张的). Everything will be OK.
3.Not using plastic bags helps {#blank#}3{#/blank#} (keep sth. safe away from danger) the   environment.
4.We haven't {#blank#}4{#/blank#}  (make up one’s mind) whether to have a picnic or not.
5.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love {#blank#}5{#/blank#} and want no war.

5.填空题(共2题)

17.
指出下列物质的分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①红磷;②五氧化二磷;③海水;④液氧;⑤高锰酸钾;⑥清新洁净的空气;⑦水银;⑧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1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3题)

19.
在下列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实验装置中。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在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由于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所以应用_________装置进行收集,以便将尾气吸收处理,避免造成大气污染。
20.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根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
(3)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不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