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粗犷(guǎng) 黄晕(yūn) 水波粼粼(líng) 小心翼翼(yì) |
B.哺乳(bǔ) 称职(chēng) 威风凛凛(líng) 养精蓄锐(xù) |
C.絮叨(dāo) 感喟(wèi) 钦差大臣(chāi) 踉踉跄跄(cāng) |
D.抽噎(yē) 怂恿(sǒng) 苫蔽成丘(shàn) 水何澹澹(dàn) |
A.学校举办的“辉煌与梦想”的演讲赛选手们个个准备充分,内容得当,情感丰富,演讲得体,这让大家骇人听闻,十分满意。 |
B.2017长江三峡国际越野赛于12月3日在重庆市举行,重庆市很多市民见异思迁,踊跃参赛。 |
C.重庆某县红叶因海拔高度不同,红的时间和程度参差不齐,所以红叶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
D.“全民阅读书香·重庆市惠民读书活动”在重庆市市政广场举行,掀起重庆市市民读书的热潮,现在许多人都在废寝忘食地读书。 |
后来发生了分歧,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④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⑤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选自莫怀戚《散步》)
A.①③⑤②④⑥ | B.③①⑤②④⑥ | C.①③⑤④②⑥ | D.③①⑤④②⑥ |
A.梁实秋的《鸟》描绘了鸟的各种情态,并且由鸟及人,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也含蓄表达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 |
B.《狼》选自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的是一位屠夫与两只狼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文笔简练,语言典范,寓意深刻。 |
C.《秋天的怀念》作者是现代作家史铁生,作者写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
D.鲁迅、朱自清、老舍、冰心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无论他们的文学作品还是文学主张,都对我国现代文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诫子书 诫: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______
④年与时驰 驰: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2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节选自郑振铎《猫》)
【小题1】选文围绕“芙蓉鸟事件”重点写了“我”家所养的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随着这三只猫命运的变化,“我”的情感态度也在不断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我”对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张婶抱猫回家,“我们”不大喜欢它→认定小猫吃了芙蓉鸟,“我”______→发现冤枉了小猫,“我”深深自责和内疚→小猫死在屋脊上,“我”______。
【小题2】仔细阅读选文,说说“我们”都认定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的理由。(可用原文回答)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尾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4】品味下列词句,按要求说说其表达效果。
(1)“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一句中如果把“我以为”放在句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从修辞角度赏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一句。
【小题5】请你以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文字,来表达“我”的忏悔之情。
故乡的年味
曹含清
①到了农历的年末,城市的超市里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②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色彩斑斓的,都散发着温馨绵厚的香味儿。村里的老婆婆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教我们唱着童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这首童谣像是我们村里人的过年指南,千百年来,太阳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东升西落;冬去春来,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这样的流程过年。
③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鲁湾逢集的日子。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我紧跟着父母,看到卖灶糖的嚷着买灶糖,看到卖鞭炮的嚷着买鞭炮,看到卖橘子的就嚷着买橘子。父母都一一应允,还会给我买一套新衣服。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不肯买蔬菜,不肯买猪肉,不肯买水果,到过年的时候却显得很大方。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
④我们一群孩子从小卖铺里买来摔炮装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着玩,随手将摔炮摔在地面上,噼啪一声锐响,吓得鸡飞狗跳。我们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球的游戏。至今我已经忘记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场游戏的小伙伴。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游戏更要残酷,更深刻。
⑤除夕那天天黑之前,父亲会用铁锨在院子里撒下一层新挖的沙土。至今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妙,很可能是除旧迎新的寓意。吃过了饺子,母亲总是烧开一锅热水,一家人都要洗脚。母亲说除夕洗脚能够洗掉一年的灾病邪祟,来年一定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的。洗过脚母亲会向我的口袋里塞钱。她说不管成人或孩子,在辞旧迎新的时候都应该口袋里有钱,人不能穷到年头岁尾。第二天我们孩子们要早早起床,并且要自觉醒来,家长不能喊醒。天蒙蒙亮的时候村里的鞭炮声如同雷震,我惊醒之后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揉揉眼挑起一挂鞭炮,用火柴点燃,随后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烟雾腾起,在院子里弥漫。我吃过饭就去找小伙伴们玩,口袋里母亲给的钱到小卖铺全部换成了玻璃球、泡泡糖和鞭炮。……
⑥我独坐在沙发上回味着被岁月冲淡的年味儿,那时候过年似乎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仪式。我似乎闻到了灶糖的甜香,闻到了枣花馒头的香味儿,闻到了煮猪肉的浓香,闻到了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美味儿,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儿……
(选自《美文网》,内容有删改)
【小题1】仔细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童年故乡的除夕有哪些习俗?【小题2】文章结尾说“我似乎闻到了灶糖的甜香,闻到了枣花馒头的香味儿,闻到了煮猪肉的浓香,闻到了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美味儿,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儿……”说说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3】根据提示要求,分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1)分析“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小题4】结合全文,重点根据第②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那时候过年似乎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仪式”?
【小题5】如今的年仍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仍有许多传统的年的符号。你的家乡过年时也有许多习俗,请举一例,并说说这种习俗的寓意是什么?
4.名著阅读- (共1题)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他脱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名著《 》,任意写出这部名著中的一个故事: (只写故事名称即可)。
5.语言表达- (共1题)
阅读,是视野的远行,你能博览到多姿的风景。你可以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领略到山河之壮,你可以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欣赏到西湖之美,A 。(选本册所学古诗词续写一句)阅读,是智慧的远行,你能收获到智者的启迪。史铁生告诉我们要坚韧乐观,诸葛亮劝诫我们要修身养性,B 。(联系课本内容,续写一句)阅读,将为我们赢取一笔丰厚的财富。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与名家对话,让书香飘逸!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你们参加了新华书店举办的“朗读者计划”读书系列活动之一的以“亲子经典诵读·向母亲节献礼”为主题的诵读会。你选择了一篇适合这个主题的诗文进行了现场朗诵,你选择的朗诵篇目是《 》。
(2)下面是新华书店举办朗读者活动的报道,根据报道材料归纳新华书店开展“朗读者计划”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5月14日,重庆妇联和重庆重庆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了诵读会现场,16对母子现场朗读孩子们写给妈妈的一首诗,孩子们还将精心准备的祝福卡片和鲜花送给妈妈。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朗读,引领阅读风尚,让广大家长、儿童感受朗读的魅力,培养阅读习惯,营造书香氛围。此次读书活动,还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有利于推进全民阅读热潮,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素质。让读书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日常,让朗读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3)重庆市新华书店5月14日举办的“亲子经典诵读·向母亲节献礼”为主题的诵读会活动,你想邀请妈妈一起参加这项活动,你打算怎样对妈妈说这事?
7.作文- (共1题)
(1)以《成长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起因和结果,叙事抓住细节表达情感;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安排好行文线索和全文结构,围绕中心筛选和组织材料;要写出真情实感,以小见大突出中心;在叙事和描写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文中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少于500字。
(2)小学,梦幻并快乐着,稚嫩也活泼着……来不及细数往昔的美妙,就已匆匆迈进了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初中。一切都是新的:校园,老师,同学,课堂……这短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你一定感触很多,也一定发现很多吧,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谈谈你的新感悟、新发现。
要求:①在横线填上短语,补全题目(参考:这也是语文,这就是幸福的滋味,他也需要温暖,我不曾被遗忘……);②500字左右,书写端正,字迹清晰;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注意胡编乱造,套文抄袭不会得高分哟!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