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巴县长寿等七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5294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5

1.综合题(共3题)

1.
CO、CO2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1)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方法,可以将CO2变废为宝。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甲醇、CO的燃烧热分别是726.5kJ·mol-1、110.5 kJ·mol-1。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2)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 +Cl2(g)  COCl2(g) ΔH =" a" kJ/mol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n(CO)/mol
n(Cl2)/mol
0
1.20
0.60
1
0.90
 
2
0.80

4
 
0.20
 
①反应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__________mol/(L·min)。
②在2min~4min间,v(Cl2______v(Cl2(填“>”、“=”或“<”), 该温度下K =______。
③已知X、L可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下图表示L一定时,CO的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a_________0 (填“>”,“=”,“<”)。

(3)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2CO(g)+2NO(g)2CO2 (g)+N2 (g)
ΔH="-748" kJ·mol-1
①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1所示。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测定空气中NO和CO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方法1: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法。其中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则工作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用H2O2溶液吸收尾气,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强酸,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浓度。写出NO与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用CO和H2可以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2(g)  CH3OH(g),以甲醇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可制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若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当有0.5mol甲醇参与反应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
2015年8月12号接近午夜时分,天津滨海新区一处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火光震天,并产生巨大蘑菇云。根据掌握的信息分析,装箱区的危险化学品可能有钾、钠、氯酸钠、硝酸钾、烧碱,硫化碱、硅化钙、三氯乙烯、氯碘酸等。运抵区的危险化学品可能有环己胺、二甲基二硫、甲酸、硝酸铵、氰化钠、4,6-二硝基苯-邻仲丁基苯酚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成NH4NO3、NaCN两种物质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甲基二硫和甲酸中,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填名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碱所属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硫化碱(Na2S)的S2-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铵中,NO3-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1mol化合物NaCN中CN-所含的π键数为_____,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CN)2又称为拟卤素,实验室可以用氰化钠、二氧化锰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得,写成该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钠钾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晶胞中K 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已知金属原子半径r(Na)=186pm、r(K)=227pm,计算晶体的空间利用率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不需要计算出结果)。
3.
碱式碳酸钴[Cox(OH)y(CO3)z]常用作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称取3.65g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内,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②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③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中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
④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⑤计算。
(2)步骤④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填字母)连接在__________(填装置连接位置)。

(4)若按正确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则该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乙装置的质量/g
丙装置的质量/g
加热前
80.00
62.00
加热后
80.36
62.88
 
(5)CoCl2·6H2O常用作多彩水泥的添加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工艺如下:

已知:
沉淀物
Fe(OH)3
Fe(OH)2
Co(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2.3
7.5
7.6
3.4
完全沉淀(pH)
4.1
9.7
9.2
5.2
 
①净除杂质时,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加入CoCO3调pH为5.2~7.6,则操作Ⅰ获得的滤渣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盐酸调整pH为2~3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
④操作Ⅱ过程为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

2.推断题(共1题)

4.
醇酸树脂是一种成膜性好的树脂,下面是一种醇酸树脂的合成线路:

已知: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2)写出B的结构简式是
(3)反应①~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是   
(5)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B存在顺反异构
b.1 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 mol Ag
c.F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d.丁烷、1-丙醇和D中沸点最高的为丁烷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  c.能发生消去反应

3.单选题(共5题)

5.
(题文)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Z、W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B.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W>Z>Y>X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在阳极区出现白色沉淀
6.
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结构简式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A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1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有机物A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有机物A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HBr发生反应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某公司的仓库发生爆炸,事发仓库里存放了大量的硝酸铵、氰化钠、电石和金属钠等危险化学品这四种药品均属于电解质
B.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氮氧化物对环境有很大危害,如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产生光化学烟雾等
D.工业上利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
8.
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9.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检验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
B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 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先滴入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沉淀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
某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会儿,冷却到室温,加入硝酸银溶液
测定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4.选择题(共1题)

10.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一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