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28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B.吾C.尔D.相公
2.
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酒逢知己千杯少。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君向潇湘我

2.字词书写(共1题)

4.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 雾(___) 沆(___)
铺zhān(___)    一jiè(___) chī(___)人

3.文言文阅读(共4题)

5.
(题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小题1】(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相与步于中庭。
(2)日更定矣。
【小题2】(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4】(小题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小题5】(小题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6.
阅读下面的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小题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互相邈______
(2)谷忘反______
(3)上下白______
(4)下船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急湍箭/人之所欲莫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
C.余饮三大白/项为之
D.问姓氏/真无马邪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4】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一小舟(____)
(2)长堤一痕(____)
(3)拥毳衣炉火(____)
(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____)
8.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1】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小题2】“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小题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小题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小题5】作者描写雪景的顺序是什么?

4.名著阅读(共1题)

9.
古往今来,咏雪的文章和诗句都很多,请你写出两句描写雪的诗句或两篇写雪的文章名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4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