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50567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5

1.综合题(共5题)

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H、C、Na、O、Ca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书写下列化学用语:
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 ;
②厨房中常用的酸__________________ ;
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___________ ;
④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 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乙醇(标准状况下沸点是78.2℃)及稀硫酸,熔点422℃,沸点1366℃,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常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氯化钙、硫酸镁等杂质)、Cu、稀硫酸、SO2等为原料合成CuCl的工艺流程如下: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写出反应V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反应VI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CuSO4+SO2+2H2O=2CuCl↓+2H2SO4+Na2SO4,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
(4)本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和_____;
(5)反应VI后,过滤得到的CuCl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在真空干燥机内于70℃干燥2小时,冷却密封包装即得产品。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
高氯酸铵(NH4ClO4)常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实验室可用NaClO4、NH4Cl等原料制取(部分物质溶解度如图1、图2),其实验流程如右图: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___。
(3)洗涤粗产品时,宜用______(填“0℃冷水”或“80℃热水”)洗涤。
(4)已知NH4ClO4在400℃时开始分解为N2、Cl2、O2、H2O,写出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I:(1)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图 1所示实验,则 X溶液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可知,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会__________(放出”或“吸收”)热量。30s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II:丙同学为了验证上述实验,也将盐酸滴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为了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分液漏斗中装有 10%的稀盐酸,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 3 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关闭 K1和 K2,向 B 装置中加入 100.0g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忽略原装置内空气中CO2对实验的影响);
③打开 K2,向锥形瓶内滴加盐酸,直到 B 中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④打开 K1关闭 K2,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至装置 C 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⑤将装置 C 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5.0g。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①A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缺少步骤④,则测定结果将 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利用实验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5.3%。
(实验反思)
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__________(填字母)
A.缓缓滴加稀盐酸
B.在装置 A、B 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在装置 B、C 之间增加盛有饱和 NaHCO3的洗气瓶
5.
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是一种弱酸。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易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A中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装置C中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顺序为A、B、F、D、G、H、D、I,其中装置H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第一次使用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7题)

6.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 溶液(盐酸)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用玻璃棒搅拌
B
KCl 固体(MnO2固体)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u(AgNO3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A.AB.BC.CD.D
7.
甲乙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打开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不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8.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FeCl3
C.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9.
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两个相同型号的塑料瓶各收集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通过观察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强弱
B.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测定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时间,探究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取等体积不同地区的两种天然水,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比较两种天然水中Ca2+、Mg2+含量的高低
D.在相同规格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分别向其中加一滴红墨水,比较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率,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0.
下列 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 NaOH 溶液
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相同条件下,加热等质量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 为氯酸钾
 
A.AB.BC.CD.D
11.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 验






现 象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 会自动喷出来
碘溶于水,几乎不溶于 汽油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再向左移,冷却至室温后,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呼出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验 结 论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多
 
A.AB.BC.CD.D
12.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自来水可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得到纯水;氧气可用于炼钢;农业上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B.化学与环境:燃煤运用脱硫技术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变成航空煤油;降解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C.化学与安全:皮肤沾上浓硫酸,先用水冲洗,再涂3%-5%碳酸氢钠溶液;厨房中油锅着火可用水浇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D.化学与健康:加铁酱油可治疗缺铁性贫血;胃溃疡患者用碳酸氢钠来治疗胃酸过多;制作糕点过程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可使糕点松软可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