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综合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H的主要方法,E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G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a.图中倒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Ⅱ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M 10 g,与F反应生成产物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M 1.3 g,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5)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物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a.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实验A、C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__________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 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 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 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 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 mol乙醇,同时消耗1 mol乙酸
④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7)写出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与G同类)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已知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H的主要方法,E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G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a.图中倒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Ⅱ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M 10 g,与F反应生成产物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M 1.3 g,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5)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物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试管Ⅰ中试剂 | 试管II中试剂 | 有机层的厚度/cm |
A | 2ml乙醇、1ml乙酸、1ml18mol/L浓硫酸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3.0 |
B | 2ml乙醇、1ml乙酸、 | 0.1 | |
C | 2ml乙醇、1ml乙酸、3ml 2mol/L硫酸 | 0.6 | |
D | 2ml乙醇、1ml乙酸、3ml 1mol/L硫酸 | 0.3 |
a.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实验A、C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__________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 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 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 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 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 mol乙醇,同时消耗1 mol乙酸
④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7)写出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与G同类)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2.
A、B、C、D、E五种元素除E外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3S轨道有一个未成对电子。B元素的离子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7.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3mol/L盐酸完全反应。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和D同主族。E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C原子核外电子多7;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写出以下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D__________。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______个能级________个轨道;E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3)C和D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请填写对应的化学式),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某研究院设计了一种从含有该氧化物的矿石中精炼该氧化物的方法:先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浸泡矿石(矿石中的杂质不与溶液反应),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C的氢化物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充分加热沉淀就能得到高纯度的B的氧化物,请写出该过程中涉及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以下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D__________。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______个能级________个轨道;E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
(3)C和D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请填写对应的化学式),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某研究院设计了一种从含有该氧化物的矿石中精炼该氧化物的方法:先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浸泡矿石(矿石中的杂质不与溶液反应),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C的氢化物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充分加热沉淀就能得到高纯度的B的氧化物,请写出该过程中涉及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3.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Cd—2e-+2OH-= Cd(OH)2 |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C.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可以保存在十二烷中,以防止氧气、水与钠反应 |
B.石油的裂化和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
C.糖类一定有甜味,有甜味的可能是糖类物质 |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用来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葡萄糖生成 |
5.
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乙烷和乙烯 | B.乙烷和乙烯 | C.甲烷和乙烯 | D.甲烷和丙烯 |
7.
化合物Y 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 −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 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化合物X、Y 的说法正确的是
A.Y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 B.Y不能使溴水褪色 |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D.X→Y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
8.
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D.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9.
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B. 原子序数:B>A>C>D
C.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性:C<D
D.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D(n+1)-> Cn-> An+> B(n+1)+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B. 原子序数:B>A>C>D
C.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性:C<D
D.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D(n+1)-> Cn-> An+> B(n+1)+
10.
香花石由前20号主族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化学式为X3Y2(ZWR4)3T2,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于数与次外层相等,X、Z位于同主族,Y、Z 、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Y>Z>R>T |
B.XR2、WR2两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X>Z |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 |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
12.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
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
13.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编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A |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
B |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C | 制取纯净氢气 |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
D |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CH4(C2H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NaHCO3溶液(少量Na2CO3):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
C.溴苯(混有Br2):加NaOH溶液洗涤、静置、分液 |
D.FeCl2溶液(FeCl3):加入过量铁,充分反应后过滤 |
15.
化学与环境、能源、材料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治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
C.利用生物方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
D.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
3.选择题- (共1题)
4.实验题- (共1题)
17.
(题文)以Cl2、NaOH、(NH2)2CO(尿素)和SO2为原料可制备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Cl2+2OH−
ClO−+Cl−+H2O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1)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超过40 ℃,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合成N2H4·H2O的装置如图−1所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 ℃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 ℃继续反应。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Na2CO3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
、
随pH的分布如图−2所示,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补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已知:①Cl2+2OH−

②N2H4·H2O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1)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超过40 ℃,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合成N2H4·H2O的装置如图−1所示。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 ℃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 ℃继续反应。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Na2CO3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补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