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研究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I. 已知:①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②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
(1)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主要污染物(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O和2 molCO进行该反应,下列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1 CO的同时生成2a mol NO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中NO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II.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向甲、乙两个体积都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0 mol NO2和1.0 mol O3,分别在T1、T2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n(O2)随时间(t)变化情况见下表:
(3)T1_____________T2(填>、<或=,下同),该反应ΔH______________0。
(4)甲容器中,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容器中NO2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将NO2(g)转化为N2O4(g),再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

(6)石墨I为__________极(选填正、负),Y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7)II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已知:①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②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
(1)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主要污染物(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O和2 molCO进行该反应,下列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1 CO的同时生成2a mol NO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中NO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II. 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t/s | 0 | 3 | 6 | 12 | 24 | 36 |
甲容器(T1)n(O2)/mol | 0 | 0.36 | 0.60 | 0.80 | 0.80 | 0.80 |
乙容器(T2)n(O2)/mol | 0 | 0.30 | 0.50 | 0.70 | 0.85 | 0.85 |
(3)T1_____________T2(填>、<或=,下同),该反应ΔH______________0。
(4)甲容器中,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容器中NO2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将NO2(g)转化为N2O4(g),再以N2O4、O2、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

(6)石墨I为__________极(选填正、负),Y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7)II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4题)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PbO2+4H++SO![]() |
B.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
C.生铁中含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强 |
D.铁制品上镀锌,锌做阴极,铁制品做阳极,电解质溶液中含Zn2+ |
3.
下图中甲池是以甲醇为原料,KOH为电解质的高效燃料电池,电化学过程的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
B.若乙池中为足量AgNO3溶液,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4OH--4e-= 2H2O+O2↑ |
C.甲池中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溶液的pH减小 |
D.若乙池中为一定量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4.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测定等浓度的Na2SO3和NaHSO3溶液的pH | Na2SO3溶液的pH较大 |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
B | 向盛有2ml 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0.1mol/L 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 0.1mol/L KI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 Ksp(AgCl)> Ksp(AgI) |
C |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和质量的Zn粒分别投入0.1mol/L的盐酸和1.0mol/L的盐酸中 | Zn粒与1.0mol/L的反应更剧烈 |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D | 用石墨做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 阴极上先析出铜 | 金属活动性:Cu> Mg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