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聚碳酸酯(简称PC)是重要的工程塑料,某种PC塑料(N)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R1COOR2 + R3OH
R1COOR3 + R2OH
ii.R1CH=CHR2
R1CHO + R2CHO
(1)A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2)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④是加成反应,G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峰,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5)⑥中还有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是______(写出一种结构简式即可)。
(6)⑦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己二醛是合成其他有机物的原料。L经过两步转化,可以制备己二醛。合成路线如下:

中间产物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已知:
i.R1COOR2 + R3OH

ii.R1CH=CHR2

(1)A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2)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④是加成反应,G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峰,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5)⑥中还有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是______(写出一种结构简式即可)。
(6)⑦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己二醛是合成其他有机物的原料。L经过两步转化,可以制备己二醛。合成路线如下:

中间产物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科学家研究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As(Ⅴ)],其机制模型如下。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去除废水中As(Ⅴ)的机制模型
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SO4−·为主要的自由基,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和·OH同时存在,强碱性条件下·OH为主要的自由基。
Ⅱ.Fe2+、Fe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1)砷与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其原子比磷多一个电子层。
① 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砷酸的化学式是______,其酸性比H3PO4______(填“强”或“弱”)。
(2)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可持续释放Fe2+,Fe2+与S2O82−反应生成Fe3+和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利于形成Fe2+和Fe3+,以确保As(Ⅴ)去除完全。
①S2O82−中S的化合价是______。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Fe3+转化为Fe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不同pH对As(Ⅴ)去除率的影响如图。5 min内pH = 7和pH = 9时去除率高的原因是______。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去除废水中As(Ⅴ)的机制模型
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SO4−·为主要的自由基,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和·OH同时存在,强碱性条件下·OH为主要的自由基。
Ⅱ.Fe2+、Fe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2+ | 7.04 | 9.08 |
Fe3+ | 1.87 | 3.27 |
(1)砷与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其原子比磷多一个电子层。
① 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砷酸的化学式是______,其酸性比H3PO4______(填“强”或“弱”)。
(2)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可持续释放Fe2+,Fe2+与S2O82−反应生成Fe3+和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利于形成Fe2+和Fe3+,以确保As(Ⅴ)去除完全。
①S2O82−中S的化合价是______。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Fe3+转化为Fe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不同pH对As(Ⅴ)去除率的影响如图。5 min内pH = 7和pH = 9时去除率高的原因是______。

3.单选题- (共5题)
3.
下列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A B.B C.C D.D
![]() | ![]() | ![]() | ![]() |
A.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 | B.伏打发明电池 | C.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 D.李比希用CuO做氧化剂分析有机物的组成 |
A.A B.B C.C D.D
4.
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电源的正极 |
B.①②中,捕获CO2时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2O52− − 4e− == 4CO2 + O2 |
D.上述装置存在反应:CO2 ===== C + O2 |
5.
Y是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可由X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的分子式为C10H8O3 |
B.由X制取Y的过程中可得到乙醇 |
C.一定条件下,Y能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6.
已知:苯酚与Fe3+在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3+ + 6C6H5OH
H3Fe(OC6H5) 6 + 3H+,其中H3Fe(OC6H5) 6显紫色。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是空白对照实验 |
B.向ii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
C.iii、iv中无色层中的溶剂分别为苯和CCl4 |
D.苯酚在苯中的溶解性小于在CCl4中的溶解性 |
7.
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 ② |
![]() | ![]() |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 |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2 |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
4.实验题- (共1题)
8.
某小组同学研究SO2和KI溶液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1)加入淀粉溶液的目的是______,为达到相同的目的,还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2)经检验,II中的浅黄色固体是硫。资料显示,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生成S和I2。
① 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 针对II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甲同学提出假设:______。为证实该假设,甲同学取II中离心分离后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支持上述假设,理由是______。
④ 丙同学向1 mL 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5滴1 mol·L−1盐酸,通入SO2,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几乎没有白色沉淀。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实验表明,I−是SO2转化的催化剂。补全下列离子方程式。
SO2+H2O ===_____ + +
(4)对比实验I和II,推测增大H+的浓度可加快SO2的转化速率。为证实该推测,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证明,实验方案是______。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I | ![]() | 溶液迅速变为浅黄色,将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无固体沉积, 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 |
II | ![]() | 溶液立即变成深黄色,将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有浅黄色固体沉积,溶液黄色变浅,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 |
(1)加入淀粉溶液的目的是______,为达到相同的目的,还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2)经检验,II中的浅黄色固体是硫。资料显示,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生成S和I2。
① 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 针对II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甲同学提出假设:______。为证实该假设,甲同学取II中离心分离后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支持上述假设,理由是______。
④ 丙同学向1 mL 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5滴1 mol·L−1盐酸,通入SO2,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几乎没有白色沉淀。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实验表明,I−是SO2转化的催化剂。补全下列离子方程式。
SO2+H2O ===_____ + +
(4)对比实验I和II,推测增大H+的浓度可加快SO2的转化速率。为证实该推测,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证明,实验方案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