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奥赛班)暑期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47431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综合题(共2题)

1.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处地形是_______,②处地形是_______。
(2)站在 C 处能否直接看到丙村落?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甲、乙、丙村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①处河流流向是_______。丙村落海拔高度的范围是_______。
(5)两位同学分别在某山地的 A、B 两处测量当地的温度,测得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_______。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在中部六省中,A 是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___重工业基地。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A 省
B 省
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 共同生态环境问题
 
 
(2)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为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 (填数码)区域。
(3)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 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2.单选题(共17题)

3.
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B.风沙大C.冬季寒冷D.雨水多
4.
读经纬网图,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是
A.甲与乙相等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D.不能确定
5.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冻土广布B.水源短缺
C.光照不足D.热量不足
6.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平原一高原一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北向南递减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从南向北依次增大
【小题2】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 (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
7.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北部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在发展工业上的独特优势是(  )
A.气候B.水源C.市场D.矿产资源
【小题2】下列不适宜在海南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化工B.炼铝业C.盐化工D.钢铁工业
8.
2011年1月13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利,截至2010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 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在建规模全球第一。读我国的核电站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核电站的分布地区 (  )
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的运输B.地势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
C.铀矿资源丰富,核电站靠近原料产地D.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小题2】图中核电站所在省份都在    (  )
A.北煤南运输出地B.西气东输目的地
C.南水北调输出地D.东部沿海经济带
9.
要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GI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卫星遥感技术(RS)D.人工科考
10.
(题文)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 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草场广布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1.
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的产物是  (    )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B.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C.青藏高寒区广布的冻土D.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12.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反映了:
A.草场的季节变化B.鼠害猖獗,严重破坏草场
C.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D.草场载蓄量将可继续增加
13.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⑤⑥
14.
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B.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D.气候变湿润
15.
建国以来,黑龙江三江平原丧失了大量天然沼泽,保护该区域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封山育林B.商业开发
C.疏浚河道D.退耕还湿
16.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题。

图中黄河①、②处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正确的是(   )
A.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灌溉农业B.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航运
C.①处发展航运,②处开发水能D.①处发展旅游,②处水产养殖
17.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被誉为“世界河流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TVA(田纳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国在河流开发中纷纷借鉴。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
B.流域内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18.
下列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的是()
①劳动力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  ④气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3.选择题(共3题)

20.

把19.2g 的Cu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至Cu完全反应.已知: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求:

21.

把19.2g 的Cu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至Cu完全反应.已知: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求:

22.下列哪一个选项中所列的物质均属于动物或植物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