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处地形是_______,②处地形是_______。
(2)站在 C 处能否直接看到丙村落?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甲、乙、丙村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①处河流流向是_______。丙村落海拔高度的范围是_______。
(5)两位同学分别在某山地的 A、B 两处测量当地的温度,测得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_______。

(1) ①处地形是_______,②处地形是_______。
(2)站在 C 处能否直接看到丙村落?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甲、乙、丙村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①处河流流向是_______。丙村落海拔高度的范围是_______。
(5)两位同学分别在某山地的 A、B 两处测量当地的温度,测得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_______。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在中部六省中,A 是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___重工业基地。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为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 (填数码)区域。
(3)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 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1) 在中部六省中,A 是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___重工业基地。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 A 省 | B 省 |
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 | |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 共同生态环境问题 | |
(2)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为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 (填数码)区域。
(3)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 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2.单选题- (共17题)
6.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 ( )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平原一高原一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北向南递减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径流量从南向北依次增大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
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 |
7.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北部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在发展工业上的独特优势是( )
【小题2】下列不适宜在海南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小题1】北部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在发展工业上的独特优势是( )
A.气候 | B.水源 | C.市场 | D.矿产资源 |
A.石油化工 | B.炼铝业 | C.盐化工 | D.钢铁工业 |
8.
2011年1月13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利,截至2010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 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在建规模全球第一。读我国的核电站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核电站的分布地区 ( )
【小题2】图中核电站所在省份都在 ( )

【小题1】图中核电站的分布地区 ( )
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的运输 | B.地势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 |
C.铀矿资源丰富,核电站靠近原料产地 | D.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
A.北煤南运输出地 | B.西气东输目的地 |
C.南水北调输出地 | D.东部沿海经济带 |
10.
(题文)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 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草场广布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草场广布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12.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反映了:
A.草场的季节变化 | B.鼠害猖獗,严重破坏草场 |
C.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 D.草场载蓄量将可继续增加 |
13.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⑤⑥ |
16.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题。

图中黄河①、②处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正确的是( )

图中黄河①、②处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正确的是( )
A.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灌溉农业 | B.①处开发水能,②处发展航运 |
C.①处发展航运,②处开发水能 | D.①处发展旅游,②处水产养殖 |
17.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被誉为“世界河流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TVA(田纳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国在河流开发中纷纷借鉴。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 |
B.流域内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