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9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46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6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诓(kuāng)骗  游弋(yì)   发怔(zhèn)    根深蒂(dì)固
B.纶(lún)巾    坍塌(tān)  箴(zhēn)言    矫(jiāo)揉造作
C.撩(liáo)逗   褴褛(lǚ)   忧戚(qì) 自吹自擂(lèi)
D.娉(pīng)婷   筵(yán)席  亵渎(dú) 强聒(guō)不舍
2.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当我为前途感到迷茫时,老师的建议令我顿开茅塞。
B.面对生活的重压,我们不能颓废消沉,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将它化为前进的动力。
C.梦想绝不仅仅存在于梦境,只要我们一意孤行,朝着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D.我国商务部发言人郑重其事地重申:中美两国贸易谈判的原则必须是对等的。
3.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这个句子关联词搭配错误。
B.“李白的诗大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乡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要写这短短几行文字,靠的是相当长时间的观察而取得的。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今年运动会的百米比赛,竞争异常激烈,但他还是凭借实力和经验连续蝉联冠军。
5.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写诗,还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令人难忘。
③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⑤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A.④②①⑤③B.⑤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⑤④D.③⑤④②①

2.句子默写(共1题)

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爱上层楼,__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2)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许浑)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4)_______,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无题》李商隐)
(6)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因思杜陵梦,_________。(《商山早行》温庭筠)
(8)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醉翁亭记》欧阳修)
(9)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两句就是借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更迭的感慨。

3.诗歌鉴赏(共1题)

7.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

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

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

美丽的火把

耀眼的火把

热情的火把

金色的火把

炽烈的火把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显得多么可爱

在这样的火光里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

(节选自长诗《火把》,写于1940年)

【小题1】此诗的作者是___,他的成名作是______。
【小题2】全诗借助“火把”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寒食后雨,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节选自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注:①寒食:传统节日名称。②翻:同"反",反而。③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④多者浮: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浮,饮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  ②雾凇沆砀(____)
③客此   (____)   ④鲜丽倍常(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
【小题3】山水风景,寄情达意。请你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你真的会读书吗》,完成小题

你真的会读书吗

①你真的会读书吗?书是“执拗”而“冷酷”的,它从来不愿意让一个不会读书的人完全拥有它。有时,你以为你是懂它的,可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之后,你会发现你和“它”隔得远极了,甚至还没有碰触到它思想的根须!
②“会读书”之“会”,首先取决于你有正确的阅读观。读书是你的生活方式,而非你的生活“插曲”。读书是你的精神生活,你的精神“海拔”的提升和读书密切相关;而你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交往关系的建立与持续,也和你的“阅读”有着意义关联。会读书的你,必定是主动朝着书奔过去的,而书呢,也会迎向你,与你邂逅于美好的“花园”。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主动去读一本书的快乐,要远远超过“撞见”一本书的快乐。拒绝成为庸常的人,避免“匍匐”于功利之下,你只有经常主动去打开一本书。
③“会读书”之“会”,再要追问你良好的阅读品味。不加选择地见书就读,对形成阅读品味没有任何裨益。好似打开购物网站,面对陌生商品,你肯定会在下单前比对、权衡,判断它是否优质。在无法确定之前,你会调动自己的经验或采用他人的经验,最后才会决定取舍。请问,对待阅读,你可有这样的耐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你应该做个挑剔的读书人。不要轻易打开一本书,在你确认它的价值前;也不要轻易合上一本书,在你还没有完全读透前。如何确定它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书呢?善读者的建议很关键。另外,读得多了,你的判断也会建立起来。读书,毕竟是自己的事,尽可能自己“做主”。
④“会读书”之“会”,还要你拥有基于“联系”的阅读策略。对于精读、泛读、概览之类的既定法则,相信是你耳熟能详并能运用的。建立一种“联系”的阅读方式,不是简单地对单一文本做静态的阅读。你应该在“联系”的阅读里,体验感性的美,更见证理性的深和道德的善,由此丰盈你的温度和有宽度的人生。比如,你再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可以同时读鲁迅的《野草》,这两部作品创作于同一时期。前者是散文集,鲁迅将自己扔回回忆的“场”,故事、故人、故乡、故情,柔婉明朗;后者是散文诗集,鲁迅直面当下,灵魂的挣扎、寂寞的际遇,希望与绝望一直在冲撞。若是我们根据其中的任何一部作品就确定“彼时”鲁迅的人生体验与思想光芒,那会是多么狭隘。当你用“联系”的方式去读书的时候,会感觉,书读厚了,读宽了,也读深了。
⑤书以沉默的方式和你“说话”,虽然它不能直接引发人的变化,但人存在的独特与自由是阅读赋予的。读书足以抵抗虚无,读书可给予你一颗高尚的心灵,读书可以陪伴着你走出一条感性、知性、理性的思想之路。
⑥你真的会读书了吗?

(选自《语文世界》2018年4月刊,有删改)

【小题1】作者认为“会读书”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小题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小题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请你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0.
阅读《无法邮寄的春天》,完成小题

无法邮寄的春天

朱玉成

①我刻意经过那个邮局门前,只为了看一眼那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我没敢走近跟前,只是远远地望着。
②他在那里一动不动,盖着一件破衣裳,如同死去一般。
③那里有两个绿色的邮筒,被雕刻成天使的模样,装了翅膀,仿佛随时可以离地高飞。一封封信安静地躺在里面,如同躺着很多颗心:少年相思的心,慈母念儿的心,游子思乡的心……天使会带着这些心飞到它们想去的地方,不管春夏秋冬。
④过了很久,我听到一声轻微的咳嗽,是老人发出的,仿佛死亡的门偷偷留下的一个缝隙,让这属于生命的咳嗽声响亮起来。早晨的阳光灿烂无比,暖暖地照着他,似乎也令他感到了生命中尚存的一缕温柔。他微微欠起身子,竟然望着太阳咧开嘴笑了。纷纷扰扰的行人在他身边不停地穿梭行走,一些人驻足停留,摇摇头,甩下一声叹息又匆匆走掉,转过头去,阳光依旧荡漾在他们自己的脸上。
⑤后来就下雨了,莫名其妙的雨来得迅疾而猛烈。老人把身子缩成了一个句号。雨,像发了狂的洪水,冲垮了他心中最后的一道堤坝。浑身湿透的老人不停地打着冷颤。好在阳光是慷慨的,一寸一寸地暖着他的身子。
⑥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已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老人,却在身边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捆行李,而且是极其干净的。他无法行走,只有靠路人的施舍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死神像风一样随时都可以将这根老迈的蜡烛掐灭。夜深的时候,凉意又像歹徒的刀一样贴紧肌肤的时候,他却依然舍不得铺开那套干净的行李,用它御寒。我想,一定有一个绿色的希望在老人的心里生长着。或许他依然梦想着奇迹的发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站起来,用这崭新的行囊给自己暖一个小小的窝吧。
⑦我揣着怜悯,站在离他5米远的地方,感受着一个气若游丝的生命。
⑧阳光又依然灿烂,一个孩子试图将一封信投进邮筒。可是他太小了,使劲翘着脚也无法将信投进去。老人用手撑着地,艰难地挪到孩子跟前,用尽全身的力气托举起那个幼小的身躯,一封信就这样生出了翅膀,一颗心就这样开出了苞蕾。
⑨“爷爷,你怎么不能站起来啊?”
⑩“爷爷生病了,没力气了。”
⑪“那我扶着你。”
⑫“瞧你这小不点,还没我蹲着高呢,怎么扶我啊?”
⑬孩子和老人都笑了。那绿色的天使邮筒,在阳光下又像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植物。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很多人忽略了一样弥足珍贵的东西--爱。
⑭邮筒之所以是绿色的,就是因为它会给人带来希望。它挺立在那里,帮人传递着亲情友情,而那个无法行走的老人,他的春天,却永远无法通过邮筒传递出去。
⑮我刻意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开始扪心自问,难道仅仅想看他一眼?我甚至没有对他说上几句安慰的话!我怎么没有想到,给他满身满心的怜悯,不如给他一支廉价的消炎药更有效呢?
⑯他的春天,无法邮寄;而我的忧伤,又何尝不是!

(选自《阅读与作文》2017年第24期,有删改)

【小题1】文中第①段和第⑮段两次用到“刻意”一词,请你说说作者的用意。
【小题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
【小题3】文中的“小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小题4】“邮筒”作为故事的环境,有哪些作用?
【小题5】文末说“而我的忧伤,又何尝不是!”生活中怎样才能不留这种“忧伤”?请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你的见解。

6.作文(共1题)

11.
命题作文:
“滋润”的近义词有“津润、润泽、滋养”等,如同春雨滋润万物,成长中,我们总能享受到来自各方的滋润:话语的滋润,目光的滋润;亲情的滋润、友爱的滋润;呵护的滋润、陪伴的滋润;更有宽容和勉励的滋润,知识和阅读的滋润,等等。只要保有对生活的感知和感恩的心,被滋润的温暖就无所不在,滋润带来的力量也无时不在。
请以“滋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5)书写要求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