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由于温度差异,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区洄游。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氏的条件。
(2)分析秋冬季节渤海沿海和黄海南部深水区温度出现差异的原因。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由于温度差异,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区洄游。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氏的条件。
(2)分析秋冬季节渤海沿海和黄海南部深水区温度出现差异的原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梅尔半岛是亚洲最北半岛,海岸线曲折,每到6月中旬,生命迅速开始暴发,冰雪融化,河流和溪水开始流动,发芽的植物迅速布满沼泽地和池塘,而昆虫则在此时产下数百万计的卵,吸引了众多鸟类来此地繁殖后代。迪克森是北极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及燃料补给基地,有机场、水文气象站、北极无线电气象中心、地球物理天文台和鱼类加工厂。下图为泰梅尔半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甲海峡是北海航线上最艰险区段的原因。
(2)评价泰梅尔半岛作为候鸟繁殖地的条件。
(3)分析迪克森港口附近布局鱼类加工业的原因。
泰梅尔半岛是亚洲最北半岛,海岸线曲折,每到6月中旬,生命迅速开始暴发,冰雪融化,河流和溪水开始流动,发芽的植物迅速布满沼泽地和池塘,而昆虫则在此时产下数百万计的卵,吸引了众多鸟类来此地繁殖后代。迪克森是北极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及燃料补给基地,有机场、水文气象站、北极无线电气象中心、地球物理天文台和鱼类加工厂。下图为泰梅尔半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甲海峡是北海航线上最艰险区段的原因。
(2)评价泰梅尔半岛作为候鸟繁殖地的条件。
(3)分析迪克森港口附近布局鱼类加工业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3.
【小题2】黄河奇石最大特色是“类多、色多、形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上游
【小题3】图示河床水体清澈,主要是
2016年1月8日,黄河兰州段出现了河床“露底”现象(如下图所示),当地市民驻足河心滩拾捡石头,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 | B.上游水库扩大了排水量 |
C.黄河兰州河段处于平水期 | D.该河段泥沙淤积量增大 |
A.流速快 | B.流域面积广 | C.含沙量大 | D.来水量少 |
A.该河段含沙量很小 | B.上游植被恢复见成效 |
C.静水澄清作用明显 | D.上游水库拦截了泥沙 |
4.

【小题1】上图中M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是( )
【小题2】上例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亚洲东部强大的冬季风,挟带中亚和蒙古高原一带的大量沙尘,遇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上图中M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是( )
A.850米 | B.725米 | C.140米 | D.175米 |
A.甲: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 B.乙:平整上地,增加下渗 |
C.丙:开垦梯田,推广滴灌 | D.丁:建坝蓄水,调节气候 |
5.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冬季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刻,气温分布与空气运动状况最可能的是
【小题2】据图推断,该日图示河谷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小题1】图示时刻,气温分布与空气运动状况最可能的是
A.a处的气温比b处低 | B.②③处有逆温现象发生 |
C.风由江面吹向谷坡 | D.江面以下沉气流为主 |
A.夜雨 | B.雾霾 | C.洪涝 | D.冻害 |
6.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落叶林带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小题2】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所示落叶林带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
7.
纳马夸兰地区气温高,降水少,干湿季交替明显,雨季短暂,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内植物“王国”。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图,图中甲地附近的沿海浅滩上聚集看上万只火烈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小题2】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
【小题3】甲地沿海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小题1】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昼夜温差大 | B.干旱的气候 | C.径流量丰富 | D.多雾的环境 |
A.1-2月 | B.4-5月 | C.7-8月 | D.10-11月 |
A.气候温暖,利于繁殖 | B.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
C.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
8.
有网友用一幅幽默的“奶粉地图”调侃各国奶粉供应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2】乳品加工企业与乳畜业密切相关,部分国内奶粉企业和国际品牌一样,都是通过进口乳粉加工成配方奶粉出售,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 | B.科技水平 | C.交通 | D.市场 |
A.乳品加工产业均属于原料指向型 |
B.影响乳畜业的最大因素是自然条件 |
C.制约我国奶粉企业生产的最大因素是政策 |
D.影响众多国际品牌在中国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 |
9.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该地区最可能()
【小题2】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 | B.地势起伏小 |
C.河流自南向北流 | D.盛行东北风 |
A.甲—行政因素 | B.乙—历史因素 |
C.丙—社会因素 | D.丁—经济因素 |
10.
大约3 000年前,秘鲁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如下图),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种植当地作物的产量是现代种植方式的三倍。这种培高田地的主要费用来自挖去渠道和培高田地的费用。在种植作物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渠道里充水,这样渠道里的水在干旱期可以用来灌溉,白天可以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储存起来,晚上再释放出来,避免作物在冬季等季节受到霜冻的危害;另外,渠道里还可以养鱼,也可以容纳家畜的排泄物,因此渠道沉积物里含有丰富的氮肥,可以为作物提供肥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秘鲁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上图中水渠在夏季的主要作用有
①灌溉②排水③防霜冻④水运
【小题3】与采用现代的化肥和机械化的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的优势是

【小题1】下列关于秘鲁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 B.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 |
C.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 D.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 |
①灌溉②排水③防霜冻④水运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A.商品率高 | B.生产规模大 | C.专业化水平高 | D.生产成本低 |
11.
屋顶花园是在屋顶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给排水设施,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下图示意屋顶花园结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屋顶和种植层之间的州水层采用的是蓄排水盘,其主要作用是
【小题2】适合于屋顶绿化种植植物的品种是
【小题3】H前一些“屋顶花园”向“屋顶农庄”转变,种植物种每年也在发生变化,影响物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屋顶和种植层之间的州水层采用的是蓄排水盘,其主要作用是
A.储存雨季全部雨水 | B.调控土壤中的水分 |
C.吸附雨水污染物 | D.为植物提供养分 |
A.抗风、易倒伏、耐短时积水的植物 | B.耐早、抗低温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 |
C.尽量选用名贵品种,提高羟济效益 | D.阴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 |
A.土壤 | B.地形 | C.劳动力 | D.市场 |
12.
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枢,市徽外观是一个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状,是北海道的象征物。读北海道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15年5月,北海道附近东侧海域捕获变异狼鱼,有人猜测与当年福岛核泄漏有关推测福岛位于该海域的
【小题2】2016年俄罗斯欲在北方四岛建军事基地,其最不利的因素是
【小题3】右图为北海道公路景观,随处可见路上的向下指示标志,其主要作用是

【小题1】2015年5月,北海道附近东侧海域捕获变异狼鱼,有人猜测与当年福岛核泄漏有关推测福岛位于该海域的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A.地理位置差 | B.雾日多,能见度低 |
C.纬度高、判冻期长 | D.主权敏感且多地震、火山 |
A.常年多雾,指示方向 | B.常年多雨,指示路况 |
C.冬季多雪,指示路宽 | D.地震多发,示警提醒 |
13.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小题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小题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 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 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 B.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 D.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 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 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