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阶段能力提升练(二)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45267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4

1.综合题(共2题)

1.
香榧是集食用、果用、药用、油用、材用、观赏用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优良经济树种。香榧为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从苗开始生长到挂果需要十五年以上。香榧喜温,喜朝夕多雾,忌土壤过湿,忌强风。浙江的会稽山区是我国香榧主产区,香榧果产量占全国60%以上。香榧果价格昂贵,但近年来随香榧种植面积的扩大有所下降。

(1)从地形角度分析香榧主产区有利于香榧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香榧坚果市场价格昂贵的原因。
(3)请你为会稽山区香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曾以出口可可、咖啡等初级农产品为主,长期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1996年在该国近海发现大量石油资源,此后经济快速增长。
巴塔是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商埠和经济重镇。巴塔港原是一个简易的港口,港口吞吐量小。2014年12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塔港改扩建工程竣工,该港成为赤道几内亚最大的港口。下图表示巴塔港地理位置。

(1)据图分析巴塔建港的优势自然条件。
(2)简述巴塔气候特点。说明我国相关人员在此气候条件下进行港口建设时,需要注意的健康卫生问题。
(3)推测巴塔港北部河流对港口扩建可能产生的影响。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中国与赤道几内亚经济合作的潜力和方向。
问题②:分析巴塔港扩建对赤道几内亚石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单选题(共4题)

3.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江淮地区B.华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川渝地区
【小题3】【小题4】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降水B.霜冻期C.光照D.热量
4.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一个BRT站台三时段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站台所在功能区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交通便利,人流多
B.成片分布、高低分化明显
C.沿交通线分布,主要位于城市外缘
D.环境质量优美
【小题2】BRT的开通(  )
A.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
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5.
乌兹别克斯坦为发挥安格连邻近首都塔什干的地理优势,将塔什干州及费尔干纳盆地连成一体,设立安格连工业特区。2016年6月22日,连接塔什干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下图示意安格连工业特区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安格连设立工业特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B.技术先进
C.市场广阔D.政策支持
【小题2】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承建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有助于当地(  )
A.输出油气资源B.发展建材行业
C.优化劳动力分布D.改善生态环境
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郊农业蓬勃发展,塑料大棚包围了北方城市。由于棚内灌溉,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易导致蔬菜腐烂。近年来,华北平原城郊塑料大棚数量锐减,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里之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北平原城郊塑料大棚快速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新的蔬菜品种大量出现B.蔬菜需求量大增
C.菜农素质明显提高D.农业结构的调整
【小题2】减少大棚顶上露珠最可行的方法是(   )
A.增大灌溉量B.降低棚内温度
C.推广滴灌技术D.改变大棚颜色
【小题3】“市民餐桌上的许多蔬菜来自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   )
A.全球气候的变化B.农业专业化生产
C.蔬菜品质的提升D.交通条件的改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