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小题2】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小题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
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
2.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 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 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C. 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D. 丰水期出现在冬季
【小题2】甲镇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 )
A.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水资源丰富 D. 科技力量雄厚
下图为我国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河段示意图,图中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是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源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 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 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C. 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D. 丰水期出现在冬季
【小题2】甲镇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 )
A.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水资源丰富 D. 科技力量雄厚
3.
雪道是指有坡度的滑雪道,下图是我国截至2014年滑雪道总面积分省统计图(单位:万平方米)。读下图,回答下列个题。

【小题1】浙江省比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雪道面积都要大,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小题2】关于雪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浙江省比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雪道面积都要大,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降水、面积、地形、纬度 | B.面积、纬度、经济、降水 |
C.面积、纬度、地形、经济 | D.纬度、面积、经济、地形 |
A.越往北,人工雪滑道比重越大 | B.越往南,雪道使用的季节越长 |
C.越往西,雪道分布的海拔越低 | D.越往东,雪道分布的密度越大 |
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省区( )
【小题2】图中机场( )

【小题1】图示省区( )
A.位于我国的地势第一阶梯 |
B.与藏、川、贵、粤等省区相邻 |
C.为蒙古族自治区 |
D.境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A.建设对技术要求低,施工难度小 |
B.服务范围丽江机场最大 |
C.数量众多反映当地经济发达 |
D.位置受旅游资源分布影响 |
5.
城区地面塌陷是干扰宜居城市建设的症结之一。据研究表明,土体松软及地下水位变化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冬季地下水位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之一是
【小题2】据图判断,该区域地面塌陷多发季节为

【小题1】该区域冬季地下水位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之一是
A.冬小麦越冬需水量少 | B.气温低导致蒸发量少 |
C.降水量大导致下渗多 | D.制造业生产用水减少 |
A.冬季 | B.秋季 | C.夏季 | D.春季 |
6.

【小题1】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 )
【小题2】暴雨之后,当地没有积水成灾的主要原因是( )
海南的羊山地区是指海口市西南部,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地区的奇特婚习之一,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这些缸都很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图所示)。该地区在夏季经常普降暴雨,但人们从不担心道路或庄稼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因素,人们对水缸的钟爱 |
B.当地水资源缺乏,用以存水 |
C.彰显财富地位 |
D.制陶业比较发达 |
A.水缸起到削峰的作用 |
B.植被覆盖率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 |
C.土层较薄,岩石破碎,松软易风化 |
D.地势起伏较大 |
7.
广东省提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如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小题2】下列关于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小题1】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 B.土地价格低 |
C.劳动力成本低 | D.产业基础好 |
A.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优势 | B.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
C.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推动产业分散 |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8.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华北农作物的熟制为( )
【小题2】华北地区传统居民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

【小题1】华北农作物的熟制为( )
A.两年一熟 | B.一年一熟 |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 D.一年三熟 |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 | B.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
C.夏季树叶较多,能增加空气湿度 |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
9.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酒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用途广泛。其中白酒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发酵容器为例,清香型用的是缸,如山西汾酒。清香型酒的酿造技术传到陕西后,直接挖坑用黏土糊内壁,用土窖酿酒。泥土产生的细菌使酒产生香气,于是就有了浓香型白酒。因追求清香型风味,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层,添上新土以避免细菌大量繁殖。后土窖发酵的技术传入四川盆地,人们同样使用“毁窖”法,但却不能达到毁窖的目的。再后传入贵州,人们用“石壁泥底”窖酿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四川“毁窖”酿酒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可能由于( )
【小题2】在贵州建“石壁泥底”窖除考虑控制细菌外,另一主要目的是( )
【小题1】在四川“毁窖”酿酒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可能由于( )
A.土的矿物质不同 | B.当地的气候暖湿 |
C.当地酿酒时间长 | D.土中的细菌不同 |
A.调节窖内温度 | B.防止流水侵蚀 |
C.节约建设成本 | D.有效防止地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