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巴丹吉林沙漠(见左下图)年降水量大约在 40~80 mm 之间,蒸发量超过 3000 mm。 沙漠的海拔在 1200~1700 m 之间,主体是沙山和高大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 附近生长有一些根系发达的篙属、沙米等草本植物(见右下图)。沙山之间的洼地分布着 100 多个大小不等的永久性湖泊,冬季不结冰,多为咸水。湖岸边生长的茂密植物是优良的防风 固沙树种,也是沙漠中动物的食物。湖泊周围常为牧场及聚落所在之地。


(1)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形成过程。
(2)分析沙丘顶部可生长植被的原因。
(3)分析该地区众多湖泊对周边居民生活的有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1题)
黄河临河段河道是指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的河道,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图甲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乙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面积变化,图丙示意巴彦高勒站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77—2000年间,下列关于黄河临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段流域面积减小 |
B.河道弯曲系数增加 |
C.总体上河道长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
D.总体上河道面积与输沙量呈负相关 |
A.相比1977年,2000年河道春季洪涝形式更严峻 |
B.2000年前河道输沙量较大,主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关 |
C.2000年后河道径流量增加主要是流域内降水增加导致 |
D.2000年后河道变化情况可能使黄河下流断流天数增加 |
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
A.7~8时 | B.10~11时 | C.12~13时 | D.17~18时 |
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 | 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 |
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 | 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 |
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 | B.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小 |
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 | 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 |

【小题1】图Ⅰ所示的水库,可能位于图Ⅱ中的 ( )
A.甲省 | B.乙省 | C.丙省 | D.丁省 |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 B.蒸发加强,水分大量丧失 |
C.经济发展,淡水需求增多 | D.管理混乱,淡水浪费严重 |
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在1952-2009年期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3),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A.坡地改梯田 | B.种植苹果树 |
C.种植夏玉米 | D.上游修水库 |
A.腾库容为了防灾 |
B.涵养水源为主 |
C.水库拦截粗沙为主 |
D.建设的规模较小 |
A.先增大后减小 | B.持续增大 | C.先减小后增大 | D.持续减小 |
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坡度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右图为该地河谷中一传统村落分布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所示区域( )
A.甲河段比乙河段流速快 | B.乙河段侵蚀作用比甲明显 |
C.M 地坡度比池塘周围陡 | D.乙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甲小 |
A.汇聚坡面径流 | B.增加大气降水 |
C.扩大耕地资源 | D.预防洪涝灾害 |
白令海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海域,其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面与北太平洋被阿留申群岛隔开。下图为末次盛冰期的暖期(甲时期和乙时期)白令海北部陆坡和海洋环境模式图,甲时期白令海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粉砂和冰川碎屑)达到峰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
A.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优 | B.陆上径流量更小 |
C.海冰覆盖面积更大 | D.海水温度更高 |
A.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 | B.陆上径流携带大量泥沙 |
C.初期陆架崩塌物质大量堆积 | D.海水上泛,海底泥沙上涌 |
A.促进浮冰移动 | B.减弱陆上径流 |
C.加快海冰融化 | D.增温增湿 |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及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
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
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
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
①偏东
②偏西
③潮差较大
④潮差较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稳定入海江道 | B.增大河流入海径流量 |
C.减轻海水侵蚀强度 | D.减轻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 |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注入准噶尔盆地腹地的玛纳斯湖,是下游众多垦区的主要灌溉水源。该河中游山区的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集发电、灌溉、防洪为一体,其设计死水位(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海拔955米;高于坝址河床76米,控制灌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316万亩。下表为肯斯瓦特断面各月含沙量和输沙量多年平均值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玛纳斯河
A.春季流量日变化小 | B.冬春季有凌汛现象 |
C.一月份的流量最小 | D.夏季以降水补给为主 |
①河流含沙量大,预留泥沙淤积余地,延长使用年限
②束水冲凌,减轻冬春季凌汛灾害威胁
③抬高水位,有助于提高枯水期湖的发电能力
④抬高水位,便于向下游灌区引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较弱 |
B.气温低,山区坡面形成冻土,不易被侵蚀 |
C.10月份的植被较3月份茂盛 |
D.经过汛期坡面径流冲刷,流域内碎屑物质较少 |
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段时期内
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 | 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 |
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 | 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 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
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 | 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 | 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 |
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 | 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情景下,河流的水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流域不同情景下的水文变化特征。其中,情景a、b、c、d表示20年来实测情景、耕地扩张情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生态恢复情景中的一种的地下径流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域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降水峰值的
A.1个月前 | B.2个月前 | C.1个月后 | D.2个月后 |
A.情景a | B.情景b | C.情景c | D.情景d |
A.2月 | B.7月 | C.9月 | D.12月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