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据甘肃省地理简图,描述甘肃省在地形和气候的特殊性。
祁连山脉南北人文景观差别极大。古代有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现在河西走廊有440万人口、牲畜750万头、耕地70万顷,上千个工矿企业。而祁连山南面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仅是1-10/平方公里,只有极少的耕地。
(2)结合材料,分析造成祁连山南北人文景观差别的自然原因。材料一 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
——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材料二 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

(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
位于火地岛南端的乌斯怀亚被称为世界尽头,是通往南极不可缺少的补给基地,近年来我国国内有多家旅行社开通了到南极的旅游路线
(3)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三条)
(1)描述“渤海粮仓”工程计划改造土地的分布状况,并指出其中盐碱地的自然成因。
五年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十余种主体技术模式,扬长避短,共推动区域增粮209.5亿斤,节水43.5亿方。部分模式及分布区如下表所示。
技术模式 | 说明 | 示范区 |
雨养旱作 | 指通过种植制度调整、抗旱品种及旱作技术配套,实现不需要灌溉、完全利用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目标。 | 河北示范区 |
微咸水补灌 | 为了弥补干旱年份使用淡水灌溉农业的不足,充分利用地下微咸水进行安全补灌的综合技术。 | 天津示范区山东示范区 |
棉改增粮 | 改良滨海中、重度盐碱地,种植棉花;在传统一年一熟棉区,构建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模式,实现粮棉双丰收。 |
|
增温改土 | 通过温室大棚、地膜和秸秆覆盖、耕作培肥等措施增加地温、改良土壤,促进水稻和玉米增产。 | 辽宁示范区 |
(2)指出表格中四种技术模式分别利用或改造的自然区位条件。
该项目还建立了农牧结合循环模式。通过“种养联盟”,促进种植业成果转化和养殖业的饲料供给;通过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有机种植,助力“渤海粮仓”绿色增产和增效。
(3)有一家河北省的奶牛企业加入了“种养联盟”。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为其设计一个生产流程方案。(提示:文字、示意图表达均可,答出至少六个环节)环渤海高铁(图)计划在2021年完工通车,助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
(4)概述该高铁建设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单选题- (共5题)

【小题1】导致这段时间我国西南地区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数值偏大的原因,该时段与正常年份相比,影响最小的是
A.南支西风偏强 | B.副高偏强 | C.偏北风偏强 | D.空气湿度偏大 |
A.气温偏高 | B.冬季风偏弱 | C.空气偏干 | D.气压偏高 |

【小题1】左图照片的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4:00~6:00 | B.10:00~12:00 |
C.12:00~14:00 | D.17:00~19:00 |
A.日出东南方向 | B.正午日影较长 |
C.正值秋高气爽 | D.处于夏至前后 |
海平面升降会引起河流入海口侵蚀和堆积过程的变化,进而引起河口地带河谷形态的变化。下图为某河流入海口处河谷示意图。其中裂点是指新河床与老河床的转折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任何一级阶地坡形成时,相对于河口地带,海平面
A.持续上升 | B.持续下降 | C.先上升后下降 | D.先下降后上升 |
A.持续下降 | B.持续上升 | C.波动下降 | D.波动上升 |

【小题1】该山地北坡的基带最可能是
A.落叶针叶林带 | B.常绿阔叶林带 | C.亚热带草原带 | D.落叶阔叶林带 |
A.地处南半球中低纬度 | B.不存在永久积雪冰川 |
C.植被都具有耐旱特征 | D.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 |
2015年10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项目——雅万高铁(下图)。该高铁全长150千米,设有8个站点,采用先进的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近年由于征地、资金等问题,项目面临困境。2018年6月,雅万高铁多处控制性工程取得突破,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①②两条线路方案中,②线路距离较近,但雅万高铁实际选择了①线路,主要原因是
A.①线路地势较平缓,连接更多城市 | B.②线路沿线人口密集,交通发达 |
C.①线路沿途森林密布,河流众多 | D.②线路地形崎岖,气温高,湿度大 |
A.高铁抗震 | B.生态环境保护 |
C.高温多雨的气候 | D.喀斯特地貌带施工 |
A.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改变 | B.国际政治环境变化 |
C.当地国家政策和社会服务问题突出 | D.劳工与技术缺乏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