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颇北部阿兹密克人用智慧建造了蜂窝状的蜂巢式家屋,这种屋子的形状和结构是对当地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下图为阿勒颇周围等高线地形图、蜂巢式家屋景观图和拉塔基亚与阿勒颇气候资料统计图。

(1)阿勒颇冬季气温 (高/低)于拉塔基亚,分析其成因。
(2)阿勒颇冬季降水量 (高/低)于拉塔基亚,分析其原因。
(3)说明蜂巢式家屋建筑特征是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的。
阿勒颇北部阿兹密克人用智慧建造了蜂窝状的蜂巢式家屋,这种屋子的形状和结构是对当地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下图为阿勒颇周围等高线地形图、蜂巢式家屋景观图和拉塔基亚与阿勒颇气候资料统计图。

(1)阿勒颇冬季气温 (高/低)于拉塔基亚,分析其成因。
(2)阿勒颇冬季降水量 (高/低)于拉塔基亚,分析其原因。
(3)说明蜂巢式家屋建筑特征是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的。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L列要求。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
(2)摊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刚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河流与其流入湖泊的水位差影响河流流速,进T而影响流水的搬运和堆积。辫状河多发育在冲积扇上和山前倾斜平原.河道多次分又和汇聚呈辫状;曲流河多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地质科学研究表明,当滨浅湖水位上升时,辫状河可转变为曲流河。下图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地沉积模式图。

(1)K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
(2)摊测滨浅湖水位上涨在刚中辫状河转变为曲流河过程中的作用。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受求。
咖啡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湿度较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国%%以上的咖啡来自云南.而云南的咖啡六成以上来自普洱.普洱出产的咖啡豆以其优良的品质成为顶级咖啡的制作原料。近年来,普洱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扩大咖啡树种植面积,部分农户甚至将 茶园改为咖啡树种植园。普洱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树种植地区和咖啡加工区。下图示意普洱市的位置和地形。

(1)分析普洱市种植咖啡树的优越自然条件。
(2)分析普洱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加工区:的主要原因。
(3)请为普洱市咖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咖啡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湿度较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国%%以上的咖啡来自云南.而云南的咖啡六成以上来自普洱.普洱出产的咖啡豆以其优良的品质成为顶级咖啡的制作原料。近年来,普洱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扩大咖啡树种植面积,部分农户甚至将 茶园改为咖啡树种植园。普洱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树种植地区和咖啡加工区。下图示意普洱市的位置和地形。

(1)分析普洱市种植咖啡树的优越自然条件。
(2)分析普洱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加工区:的主要原因。
(3)请为普洱市咖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2.单选题- (共11题)
4.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小题2】图中m、n、p、q四地中( )

【小题1】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78m | B.98m |
C.128m | D.148m |
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 |
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
C.P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
D.q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
5.
下图示意波士顿(42.5°N,71°W)一幢高层建筑某晴日全天整点楼影变化(无遮挡)。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此时( )
【小题2】图中楼影遮挡湖泊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小题1】此时( )
A.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冬季 |
B.德干高原昼夜等长 |
C.西欧平原正午日影变长 |
D.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
A.5:00 | B.11:00 |
C.16:00 | D.23:00 |
6.
【小题1】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

【小题2】R、Q两地( )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
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 |
C.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 |
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 |
A.一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
B.一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 |
C.七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
D.七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 |
7.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1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l4时到20时,合肥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小题1】从l4时到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 | 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 | 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
8.
伏尔加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在300~ 600毫米。伏尔加河河水清澈,其径流量占注入里海径流总量的80%以上。二十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前苏联对伏尔加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梯级开发。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伏尔加河径流的主要来源是
【小题2】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大量供水,这可能导致

【小题1】伏尔加河径流的主要来源是
A.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 | B.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 |
C.秋季的锋面气旋降水 | D.冬季午后的对流降水 |
A.里海北部的盐度降低 | B.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
C.里海生物多样性增加 | D.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 |
9.
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别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离支” 后写成“荔枝”。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18°N 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方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来源,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小题2】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
【小题3】地理小组所在学校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这主要得益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 | B.地形 | C.水源 | D.土壤 |
A.福建说路线翻越南岭 | B.涪陵说路线翻越秦岭 |
C.两广说路线经过云贵高原 | D.合江说路线经过青藏高原 |
A.荔枝新品种的培 | B.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 | C.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 D.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 |
10.

【小题1】为迅速缓解图中甲时间点城市核心区的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
【小题2】该城市化模型中,逆城市化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
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都是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下图示意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变化的城市化模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为迅速缓解图中甲时间点城市核心区的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
A.实施二孩政策 | B.加大教育投入 |
C.疏散城市职能 | D.完善养老保障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1.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小题2】2005~2010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 )
下图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京、蜀、浙、新 | B.京、浙、蜀、新 |
C.浙、京、蜀、新 | D.浙、蜀、新、京 |
A.加快①省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
B.缓解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 |
C.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 |
D.缓解④省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
12.
左下图示意洛阳市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不同部门的主要布局区位指向。右下图示意1985-2005年洛阳中心城市与所辖各县的工业产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宜分别布局( )
【小题2】上世纪末,洛阳市域各县工业产值总和超过中心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1】①②③宜分别布局( )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次要生产部门 |
B.核心生产部门、次要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 |
C.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次要生产部门 |
D.次要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 |
A.各县资源丰富 | B.中心城市工业向外迁 |
C.各县环境优美 | D.中心城市市场需求低 |
13.
近年来,我国一些传统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同时部分高端制造业在欧美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和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向欧美本土回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2】在高端制造业向欧美本土回流的背景下,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亟需( )
【小题1】我国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营销成本 | B.原料成本 | C.劳动力成本 | D.设备成本 |
A.加大政策支持,抑制企业外迁 | B.进口国外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