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353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综合题(共4题)

1.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颗粒物是空气污染中较为普遍且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之一。颗粒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PM10能够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甚至深入肺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下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环保重点城市(PM10)日均值逐月超标比例。

说明我国PM10污染的南北方差异,并分析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吉布提位于东非裂谷带,境内全年炎热干燥,该国阿萨尔湖是非洲陆上最低点(-155米),盐度极高,食盐是主要出口商品,下图为吉布提地理位置图。

(1)分析吉布提炎热干燥的原因。
(2)推测阿萨尔湖的成因。
(3)若在吉布提建设盐化工中心,分析其优势条件。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荔枝生长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因而限制了其分布。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最适生长温度23-29℃。如今在福建、广东和海南广泛种植。而涪州(今涪陵)是我国唐代三大荔枝产地(涪州、福建、广东)之一,为了将荔枝送到长安,在民间小道基础上,专门修建了荔枝道(见下图),将新鲜的荔枝装进竹筒运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明清时期荔枝道成为盐和茶叶贸易的必经之路,沿线陆续兴起了集市。曾经繁华不已的荔枝古道,如今隐没山林,少人问津。

(1)比较涪陵地区现代与唐代气温高低,并说明理由。
(2)推测长安当时舍弃福建、广东等地,选择从涪州运送荔枝的原因。
(3)说明荔枝道在古代的地理意义。
(4)有人建议将荔枝古道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你是否支持,并阐述理由。
4.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赛里木湖位于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是新疆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湖四周的倾斜低岸,水草丰美,为优良牧场。游客大多选择夏季来此游玩。
说明赛里木湖夏季吸引游客的原因。

2.单选题(共4题)

5.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区时)。2017年1月10日,该市居民迎来了新年的第一黎明,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这一天,W市和S市分别于当地地方时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当日,摩尔曼斯克市的日出时间大约为当地时间(  )
A.0时17分B.11时43分
C.12时31分D.23时43分
【小题2】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的日期可能是(  )
A.6月22日B.7月22日
C.12月1日D.12月22日
【小题3】S市位于W市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6.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区位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下表为1980~2010年中国部分水果的区位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依据材料可知
A.表中四种水果在我国地理聚集特征明显
B.温带地区的水果集聚程度高于热带地区
C.我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
D.香蕉的区位基尼系数最高,反映其产量最大
【小题2】影响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水果产业形成最初的地理集聚区
B.国家政策不能影响一个地区的水果产业的集聚程度
C.农业技术水平的上升,提高了水果产业的集聚程度
D.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水果生产在区域上的集聚减弱
【小题3】能正确反映水果集聚地在我国分布的是
A.香蕉—广东、广西、安徽、四川
B.苹果—陕西、山东、河北、河南
C.葡萄—新疆、河北、江苏、西藏
D.柑橘—四川、湖南、广东、上海
7.
我国石英砂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但是生产光伏电池的直接原料全部进口,再加上欧美等国家裁定我国光伏电池倾销而实施制裁,对产自其它地区的光伏电池不制裁,导致我国光伏电池企业举步维艰。近些年来,我国推行“一带一路”建设,下图中H国是该线路上的重要成员国,中国光伏电池企业欲在H国投资建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与H国
①温度带相同   ②半球位置相同   ③均属临海国   ④属同一板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小题2】为了提高我国光伏电池企业竞争力,应
A.加大石英砂的开采力度B.提高粗硅的产量
C.掌握高纯硅的提炼方法D.降低劳动力成本
【小题3】我国光伏电池企业打算在H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A.该国技术先进B.提高市场占有率
C.该国原材料丰富D.提高该国就业率
8.
区域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表示2000年、201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分布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京津冀地区
A.人口重心朝着集合重心的西南方向偏移
B.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小于人口重心的移动幅度
C.自然差异导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在空间上偏离
D.人口重心偏移受到北京、天津经济发展的影响
【小题2】为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增强区域内中小城市的人口吸引力
B.强化资金、技术、人才在京津冀集聚
C.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内转移
D.提高区域内特大城市的人口综合承载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