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在北京延庆县试种并扩大新型品种“水果玉米”的种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农民收益大。每年7月到10月,大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已形成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当地政府及农业机构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推动该项特色产业发展。
材料二 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材料三 延庆县玉米园和养牛场生产示意简图。

(1)依据材料,说明延庆县适合“水果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并简述该地区“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2)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延庆县发展“水果玉米”采摘观光业的优势条件。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说出此种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 近年在北京延庆县试种并扩大新型品种“水果玉米”的种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农民收益大。每年7月到10月,大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已形成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当地政府及农业机构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推动该项特色产业发展。
材料二 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 延庆县 | 北京城区 | |
气温/℃ | 年均温 | 8.5 | 14.0 |
日较差 | 13.1 | 11.1 |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2 826.3 | 2 600 | |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 | 136 | 112~136 | |
年降水量/毫米 | 434.6 | 683 |
材料三 延庆县玉米园和养牛场生产示意简图。

(1)依据材料,说明延庆县适合“水果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并简述该地区“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2)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延庆县发展“水果玉米”采摘观光业的优势条件。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说出此种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
2.
读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A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按照其性质各属于哪种类型?
(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A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A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按照其性质各属于哪种类型?
(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3.
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来定量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图为“我国M城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 )
【小题2】为此该城市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

【小题1】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 )
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
B.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正比 |
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必定越大 |
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 |
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 |
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 |
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 |
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 |
4.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当噪声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右图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线(单位:分贝)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噪声污染可能主要来自()
【小题2】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小题1】图中噪声污染可能主要来自()
A.大型商场和体育场 |
B.娱乐场所和学校 |
C.交通运输和建筑施工 |
D.学校和森林公园 |
A.盛行风的影响 | B.绿化带的作用 |
C.声波传播中自然减弱 | D.河流的影响 |
5.
【小题2】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
A.大力植树造林 |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
C.控制人口数量 |
D.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 |
6.
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2】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C.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A.1985~1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7.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见下图)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小题2】月牙泉的厄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理论影响

【小题1】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 |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
C.人为拦截地表水、抽取地下水 | D.沙漠扩张造成的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人地协调论 |
C.人定胜天论 | D.“天人合一”思想 |
8.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有
【小题2】图中a、b、c、d代表的工业,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③提高了土壤肥力 ④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小题1】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有
A.黑 | B.琼 | C.鄂 | D.新 |
A.a—饮料工业 b—包装工业 | B.a—印染工业 b—纺织工业 |
C.c—饲料加工 d—食品加工 | D.c—食品加工 d—饲料加工 |
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③提高了土壤肥力 ④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9.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小题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小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②①③④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
10.
分析下列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小题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一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
B.观点一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
C.观点一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
D.观点一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
A.观点二也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
B.观点二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
C.观点二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D.观点二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
11.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 ⑤气候变暖
【小题2】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的观念
①权利 ②发展 ③公平 ④环境

【小题1】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 ⑤气候变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①权利 ②发展 ③公平 ④环境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2.
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小题2】人类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是
【小题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 B.社会可持续发展 |
C.生态可持续发展 | D.文化可持续发展 |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
B.在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
D.全面关停污染企业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