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是 ,其成山的理由是 。
(2)常见的山地类型有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华山属于 。
(3)在甲、乙、丙三地向下打井,最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 地。
(4)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有河流流经,则河流侵蚀最严重的季节是 。假设该河流自西向东流,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河流的 (南或北)岸侵蚀严重。

(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请谈谈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
材料一:槟榔喜高温多雨,当气温低于5℃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微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但强风则对槟榔有害。海南岛东南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是我国槟榔主产区,槟榔是海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作物。
材料二:近几年,“海南槟榔湖南生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海南人要吃到加工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于湖南。在我国,槟榔消费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和上海等地。

(1)据材料和海南岛槟榔分布图,从气候条件简述该地区种植槟榔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简述湖南省发展槟榔加工业的优势条件。
2.单选题- (共8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小题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塘 |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
A.物种多样性的有所减少 | B.水鸟栖息地减少 |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 D.湿地面积减少 |

【小题1】若两省土地利用现状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 |
B.乙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
C.乙省宜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 |
D.乙省宜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
①湖泊调节气候功能减弱 ②洪涝灾害频繁 ③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河口三角洲减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 |
B.从东北流向西南 |
C.从北流向南 |
D.从南流向北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
B.坡度较平缓 |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

A.贵州的耕地资源 |
B.新疆的矿产资源 |
C.海南的气候资源 |
D.西藏的太阳能资源 |

【小题1】兴建该工程最主要是为了 ( )
A.绿化美化环境 | B.保持水土 |
C.减缓温室效应 | D.防风固沙 |
A.常绿硬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常绿阔叶林 | D.针叶林 |
A.GPS | B.GIS |
C.RS | D.GIS和RS |

【小题1】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②③①④ | D.④②③① |
①降水集中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地区 | 亚洲 | 欧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主要灾害种类 |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 酸雨、雪灾 |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
【小题1】欧洲农业灾害明显较少且少有干旱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且稳定 |
B.地广人稀,务农者少 |
C.北部高山阻挡冷气团入侵 |
D.用先进科技改造环境 |
A.都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 |
B.工业化程度高 |
C.森林覆盖率低 |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
3.选择题- (共9题)
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