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5月(总第十五次)模块诊断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3023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8

1.综合题(共4题)

1.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生态旅游是一促时尚休闲的旅游方式,但对植物群落而言,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人们在林中的休闲旅游活动会对地面植物产生一定的干扰,使植物的多样性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旅游景区旅游干扰下三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

注:多样性指数是用简单的数值表示群落内种类多样性的程度,数值越大,生物种类越多。
分析该旅游景区旅游干扰对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及其原因。
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环境效率是指在既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普通投入(资本、劳动力、水资源)和产出保持不变,可以实现的最小化有害投入(有害投入指排放的污水)与当前的有害投入之间的比率。环境效率高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低表示即使不提高技术水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下图示意某年我国各省环境效率分布情况。

注: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无资料。
描述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的地区差异,并为广东省今后环境污染防治提出有效措施。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
(2)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3)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捷列克河,源出大高加索山,注入里海;长623千米,流域面积4. 32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沿河建有两座水电站,沿河主要城市有弗拉季高加索、莫兹多克等。下图为捷列克河流域示意图,图中三角洲所在的洼地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

(1)说明M地以上河段的流量占总流量比重较大的原因。
(2)简述捷列克河三角洲建设天然牧场的有利条件。
(3)分析捷列克河三角洲不合理地发展畜牧业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4)对于捷列克河水电站的开发有以下两种观点,试选择一种进行说明。
①水电站建设会对河口生物量产生影响,不宜建设。②水电站的建设会对流域产生积极影响,应该建设。

2.单选题(共4题)

5.
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B.副热带高气压
C.东北信风D.东南季风
【小题2】推测树懒最有可能分布于图中①②④⑤地哪一处
A.①地B.②地
C.④地D.⑤地
6.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的影响B.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1-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D.西坡是迎风坡
【小题2】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
A.6月11日B.7月14日C.7月29日D.8月25日
【小题3】该地沙丘(   )
A.6-8月一直向东移动B.6月向东移动
C.7月向东移动D.8月向东移动
7.

   嘉宝果,果实生长在树干及主枝上,因果实形状似葡萄,故又称“树葡萄”。原产地巴西,一年开花结果可高达五次之多,其营养价值高,享有美味“热带葡萄”之称。在福建每年只有春、秋两季开花结果。2015年前,福建某地嘉宝果实靠人工采摘,直接零售,而用于加工的不到1%。从2015年起,该地开始大力发展嘉宝果的研究推广和规模化生产,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总产量翻十几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材料可推知
A.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嘉宝果业的发展
B.嘉宝果在福建一年只有两熟是因为水分不足
C.2015年前,嘉宝果的商品率较高,附加值低
D.嘉宝果喜光、喜湿、耐寒、成熟快
【小题2】2015年前,福建省嘉宝果业生产规模小的原因是
A.平原比重低B.缺乏生产经验C.劳动力不足D.消费市场狭小
【小题3】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后
A.嘉宝果的单产量大幅度上升B.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大规模改善
C.延长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D.嘉宝果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8.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小题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B.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D.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小题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