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地理——环境保护)
丹麦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一篇题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引发中国网友的广泛关注。文章称,一种叫做“太平洋生蚝”的物种入侵了丹麦,对海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数十年前,丹麦人为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进一批太平洋生蚝,这种生蚝个大壳坚,水温适应性较强,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由于当地动物无法食用,太平洋生蚝越来越多,泛滥成灾。下图为丹麦及周边地区略图。

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泛滥成灾的自然原因。
丹麦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一篇题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引发中国网友的广泛关注。文章称,一种叫做“太平洋生蚝”的物种入侵了丹麦,对海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数十年前,丹麦人为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进一批太平洋生蚝,这种生蚝个大壳坚,水温适应性较强,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由于当地动物无法食用,太平洋生蚝越来越多,泛滥成灾。下图为丹麦及周边地区略图。

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泛滥成灾的自然原因。
2.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2)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盛行西北风,说明其性质与成因。
(3)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却沙漠广布,说明成因。

(1)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
(2)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盛行西北风,说明其性质与成因。
(3)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却沙漠广布,说明成因。
3.
读东南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2)图中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3)2018年2月丙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简析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1)指出甲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2)图中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3)2018年2月丙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简析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理——旅游地理)
“雪乡”实名为双峰林厂,居民原为林厂员工,一般每年10月初开始降雪,积雪期长达 130—150天,地面积雪平均厚度 60—100厘米,最深积雪处雪深可达1.5米。皑皑白雪在风力的作用下,随物具形,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从1999年建成一个初级滑雪场,如今已成为驰名中外“中国雪乡”风景区,“雪乡”居民也家家户户做起了旅游。

列举“雪乡”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
“雪乡”实名为双峰林厂,居民原为林厂员工,一般每年10月初开始降雪,积雪期长达 130—150天,地面积雪平均厚度 60—100厘米,最深积雪处雪深可达1.5米。皑皑白雪在风力的作用下,随物具形,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从1999年建成一个初级滑雪场,如今已成为驰名中外“中国雪乡”风景区,“雪乡”居民也家家户户做起了旅游。

列举“雪乡”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
2.单选题- (共13题)
6.
读七大洲面积和平均海拔高度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⑤大洲是( )
【小题2】植被类型大致呈半环状分布的大洲是( )

【小题1】图中⑤大洲是( )
A.非洲 | B.欧洲 | C.北美洲 | D.南美洲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7.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小题2】日本主要工业分布如图阴影所示,形成原因是

【小题1】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A.耕地和水能 | B.地热和耕地 | C.地热和水能 | D.硫磺和水资源 |
A.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 B.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
C.气候温暖湿润 | D.利用便利廉价的海洋运输 |
8.
下图表示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正确表示棉花、水稻、小麦三种作物的是
【小题2】丁农作物收割后应立即

【小题1】正确表示棉花、水稻、小麦三种作物的是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甲、丙 | D.丙、甲、乙 |
A.泡于水中沤制 | B.高温处理杀青 |
C.平铺地上晾晒 | D.放入冷库冷藏 |
9.
读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小题2】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快的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河段 | B.②河段 |
C.⑤湖泊 | D.⑥河段 |
10.
下图是某区域平面图,右图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该区域内有唯一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小题2】图中河流的流速变化为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西南→东北 | B.东北→西南 |
C.西北→东南 | D.东南→西北 |
A.慢→快 | B.快→慢 |
C.快→慢→快 | D.慢→快→慢 |
11.
小明从学校大门H出发,按顺时针方向匀速沿学校外缘走了一圈,手机计步器显示走了3000步,计1500米(轨迹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图中地理园位于学校东南方向,则小明出发的校门位于学校
【小题2】学校面积最接近

【小题1】若图中地理园位于学校东南方向,则小明出发的校门位于学校
A.东侧 | B.西侧 | C.南侧 | D.北侧 |
A.125000平方米 | B.250000平方米 | C.300000平方米 | D.500000平方米 |
12.
许多在城区工作的居民在郊区购房居住,导致城郊间出现定时拥堵高峰。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郊结合部7:30~8:30交通繁忙路段的车流拥堵状况图,图中四个拥堵路段最拥堵的可能是


A.A | B.B | C.C | D.D |
13.
读两岛屿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
【小题2】甲、乙两岛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①聚落分布 ②地形特征
③水系形态 ④地域文化

【小题1】图中
A.两岛均位于北半球 | B.甲岛位于乙岛西北方向 |
C.甲岛实际面积比乙岛大 | D.左图比右图比例尺大 |
①聚落分布 ②地形特征
③水系形态 ④地域文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4.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下右图为左图中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小题2】图示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地形平坦 | B.土壤肥沃 |
C.气候优越 | D.雷雨天多 |
15.
下表是某地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稀疏灌木年最大雪深最小的原因是 ( )
【小题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小题1】表中稀疏灌木年最大雪深最小的原因是 ( )
A.植被截留 | B.融雪最快 | C.降雪最少 | D.风速太大 |
A.增加水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 B.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
C.增强地面反射,降低大气温度 | D.增强大气辐射,减小昼夜温差 |
16.

【小题1】图中表示阳坡最低月平均地温变化曲线的是
【小题2】阴坡年平均地温约为
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深度的年平均温度被称为年平均地温。下图为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某观测站所测不同坡向各深度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温度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阳坡最低月平均地温变化曲线的是
A.a | B.b | C.c | D.d |
A.0℃ | B.-1℃ | C.-3℃ | D.-10℃ |
17.
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

【小题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风暴多发 | B.②---炎热干燥 |
C.③---高温多雨 | D.④---通风散热 |
A.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 | B.地域文化的内向与含蓄 |
C.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 D.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