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开垦荒地,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开垦荒地,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a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b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a 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

图b 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请根据图a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a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b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a 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

图b 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请根据图a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5题)
4.
(题文)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泄漏,造成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受污染地区的成年人发病率比一般地区高20%~30%,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出50%,居民癌症的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指标要高出许多,与该事件有关的死亡人数还在增加。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死亡率只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 B.该事件属于原生环境因素产生的地方病 |
C.人类不应该建立核电站 |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预防环境污染 |
5.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
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高 | B.能源需求量减少 |
C.森林覆盖率较高 | D.产业结构轻型化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
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
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 |
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 |
6.
【小题2】如果这些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源于自然形成,按环境的空间尺度分,属于(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日本冲绳以南20~100英尺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研究员却猜测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
【小题1】如果这些远古建筑属于“失落的文明”,则按环境的属性分属于( )A.自然环境![]() | B.社会环境![]() | C.聚落环境![]() | D.古代环境 |
A.水环境 | B.地质环境 | C.聚落环境 | D.古代环境 |
9.
该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利用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小题2】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小题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砖瓦厂 | B.钢铁厂 | C.玻璃厂 | D.化工厂 |
A.减弱噪声 | B.绿化环境 | C.保持水土 | D.减少酸雨 |
10.
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
①建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提倡适度消费
③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减轻城市污染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①建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提倡适度消费
③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减轻城市污染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1.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人口数量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
B.人口数量增长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C.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发展中国家 |
D.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逐渐趋弱 |
14.

【小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小题2】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公平性 | B.持续性 | C.共同性 | D.整体性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
B.减轻了环境污染 |
C.提高了经济效益 |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
15.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
17.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 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 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 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小题2】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A. 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 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 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 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小题3】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 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 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 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小题2】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A. 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 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 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 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小题3】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