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孟子?公孙丑》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3-07-01 03:39: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过度捕捞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A.天命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类中心论
D.人地伙伴论
同类题2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下列做法符合这种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
C.我国在东、黄、渤海海域全面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同类题3
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
C.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同类题4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后工业化时期
B.工业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采集、渔猎时期
【小题2】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C.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D.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类题5
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减弱
B.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