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转化,并通过水、大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上面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
(2)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目前城市垃圾中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直线增长。电子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引起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开展关于“固体废弃物研究”的活动,拟定了下面两个课题,请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
课题一:家庭固体废弃物的研究( )
课题二:固体废弃物与人体健康( )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完成上面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
(2)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目前城市垃圾中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直线增长。电子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会引起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开展关于“固体废弃物研究”的活动,拟定了下面两个课题,请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
课题一:家庭固体废弃物的研究( )
课题二:固体废弃物与人体健康( )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球变暖和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电、钢铁、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耗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大气,造成全球变暖。 由于全球变暖造成数十亿美元的农业损失,在印度由于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全程贯彻“低碳”理念。从交通到照明,从建筑到餐具,随处可见“低碳”的影子。
材料三 下表是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5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

阅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
(2)说明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措施。
阅读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
(3)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最低的城市,并分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酸雨?
材料一 火电、钢铁、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耗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大气,造成全球变暖。 由于全球变暖造成数十亿美元的农业损失,在印度由于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全程贯彻“低碳”理念。从交通到照明,从建筑到餐具,随处可见“低碳”的影子。
材料三 下表是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5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

阅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
(2)说明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措施。
阅读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
(3)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最低的城市,并分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酸雨?
2.单选题- (共5题)
3.
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气候变暖 ③水环境恶化 ④酸雨污染
【小题2】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小题1】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气候变暖 ③水环境恶化 ④酸雨污染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4.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甲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何种关系( )
①对立 ②统一 ③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④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小题2】图乙中能反映图甲的是( )
A. A、B B. A、C
C. D. B D.C、B


【小题1】图甲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何种关系( )
①对立 ②统一 ③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④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A. A、B B. A、C
C. D. B D.C、B
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小题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小题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综合性原则 |
6.
分析图中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与图中一致的是( )
【小题2】图中三种观点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演变顺序是( )
【小题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


【小题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与图中一致的是( )
A.观点一 | B.观点二 |
C.观点三 | D.都不是 |
A.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 B.观点二、观点三、观点一 |
C.观点三、观点一、观点二 | D.观点一、观点三、观点二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
7.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②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③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
④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人均电力消耗会有所下降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③人均电力消耗指数高,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②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③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
④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人均电力消耗会有所下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③人均电力消耗指数高,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