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生态环境建设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2877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

1.综合题(共7题)

1.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2.
(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乙)。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______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_______。
(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历时34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森林分布示意图。


(1)写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D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作用。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分别有什么影响?
5.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走进巴西壮丽神奇的亚马逊雨林”为主体。青岛世园会巴西园(见下左图)重点展示巴西雨林景观的园林园艺、亚马逊热带雨林生物物种的独特性、多样性和珍贵性。雨林园艺景观区、活蝴蝶花园、雨林昆虫及两爬动物乐园、名蝶及珍奇昆虫标本缤纷艺术展馆,辅助以雨林鸟艺区、激情巴西足球区、火辣桑巴舞区的展示,从多个角度诠释巴西多姿多彩的自然与生活。

材料二 巴西略图

(1)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①城市举行,请描述①城市的地理位置特征。
(2)巴西的热带雨林资源倍受全球的关注,对雨林的前途,不同的人所持观点不同。你是支持开发还是保护?并说明理由。
(3)巴西的城市化发展很快,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说明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6.
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京报》2010年1月11日报道,近日,《新水浒》剧组因未经审批进入有“郑州之肺”之称的黄河湿地拍摄,并对环境造成破坏,被相关部门责令停拍,剧组也招致舆论声讨。
材料二 以往郑州市治理河流水系除了疏挖河道,就是对堤岸河底进行硬化,非常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活。郑州市即将着力恢复水系的自然生态,按照规划要求,郑州市将对河道进行多样化改造。

(1)湿地除了风景优美、可以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之外,还有哪些价值?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图中的水利工程可能会对该湿地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7.
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 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4)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2.单选题(共20题)

8.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围湖造田B.水土流失
C.人口迁出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2】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
A.湿地规模扩大
B.降水减少
C.农业减产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9.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B.②C.③D.④
10.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1~3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读图a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B.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C.大气降水稳定,季节变化小D.有湖泊水连续补给
【小题2】读图b种植速生桉后当地环境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速生桉使地面蒸发加强,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B.速生桉涵养水源能力强,使沼泽面积扩大
C.速生桉保持水土能力强,使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林更加发育
D.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使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11.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土壤肥沃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小题2】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降水减少
C.国土面积减小D.植被破坏
12.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种植注重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B.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C.为保护雨林生态,农业生产宜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小题2】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13.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林地月均温减去裸地月均温的差值)如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探究结果表明(  )
A.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C.该地11、12月份的月均温最低D.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小题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防风固沙   ⑤吸烟滞尘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14.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小题2】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小题3】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下列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应该开发,因为那里的人民生活贫困,需要砍伐树木发展经济,所以不应该保护
B.应该保护,因为热带雨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不能开发
C.应该先开发,再保护
D.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适当进行开发
15.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小题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①地震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 
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③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长期以来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B.土壤贫瘠,农业发展条件不足
C.资源短缺
D.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小题2】亚马孙横贯公路建成后,将会对雨林产生的影响是(  )
A.运输条件改善,雨林破坏加速
B.利于雨林的保护
C.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更加贫瘠,不适合雨林的生长
D.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降水减少,雨林退化
17.
图(图6)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22—23题。

【小题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A.极密B.密
C.中密D.稀疏
【小题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18.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小题2】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水分丰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9.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小题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20.
读“某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该图表明1980~2010年该河流域(  )
A.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B.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层变薄
21.
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种植被的集中分布区是(  )
A.寒带地区
B.欧洲
C.南美洲
D.东亚地区
【小题2】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小题3】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于2010年4月27日在杭州举行,围绕“城市森林·低碳城市·两型社会”的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提出这一主题除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下列属于城市森林带来的社会效益的是(  )
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
B.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小题2】为实现“城市森林·品质生活”的目标,下列城市森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大力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
D.为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
23.
人类开发是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被砍伐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人口增长与雨林被砍伐的关系是 (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小题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
A.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C.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24.
2011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森林”,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调节区域气候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小题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包括(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入湖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25.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
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D.全球环境变化
【小题2】引起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B.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C.环境污染导致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D.长江上游水库修建导致水量减少
26.
根据下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湿地的现状

【小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分布集中
B.分布广
C.集中在第二级阶梯上
D.三个阶梯均匀分布
【小题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大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片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下列湿地被污染后,可能产生跨国纠纷的是(  )
①长江 ②恒河 ③黑龙江 ④湄公河 ⑤青海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纳木错湿地在表中的哪个分布区(  )
A.青藏高原区
B.长江中下游区
C.东北平原区
D.珠江流域区
27.
俄罗斯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下列关于其湿地广布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B.有永久冻土层为隔水层,不利地表水的下渗
C.夏秋季节发生凌汛使河水泛滥,溢出河道成淤水
D.濒临北冰洋,极地东北风带来较丰富的水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