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桉树导致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环境效益不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2)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请就该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材料二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
2.单选题- (共10题)
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度夏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 ( )
A.位置偏北 |
B.昼长更长 |
C.气温更低 |
D.降水偏少 |
A.食物来源少 |
B.受人类的影响大 |
C.气候湿热 |
D.光照少,孵化条件差 |
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污染的重要指标,COD越高,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如图为地中海气候区三测站年平均COD图,河流污染物主要来自城市,该河段上下游附近无其它城市,乙为排污口监测站,甲、丙为该河段监测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河段河流的流向及判断理由说法正确的是
A.乙流向甲 河流自净导致浓度下降 | B.丙流向甲 河流自净导致浓度下降 |
C.甲流向丙 城市排污导致浓度增加 | D.丙流向甲 城市排水导致浓 |
A.夏季高 蒸发大 | B.夏季低 流量大 |
C.冬季高 蒸发小 | D.冬季低 流量大 |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的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
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
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


【小题1】比较两种生产模式( )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 | 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 |
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 | D.乙—生产规模更大 |
①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
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灰水足迹是以自然界现有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物负荷吸收消化所需的淡水体积。下图为1998—2013年全国灰水足迹各类结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1998年到2006年间,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 )
A.持续下降 | B.持续上升 |
C.先下降后上升 | D.先上升后下降 |
A.农业结构的调整 | B.国家政策的实施 |
C.自然灾害的影响 | D.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
①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
②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
③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进灌溉技术
④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对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进行调整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
B.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
C.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从而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间的联系 |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

【小题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
B.人类与环境统一 |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D.物质资料生产 |
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
C.人类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 |
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
A.控制人口规模 |
B.转变发展模式 |
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D.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
A.改善大气环境 | B.缓解交通拥堵 |
C.减轻噪声污染 | D.减少交通事故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