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度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下降到现在的1.6元/kg。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的比较。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
(2)东北平原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双选)___________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贺兰山是我国生态荒漠化治理保护的前沿阵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黄河、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并波及西北、华北及其他地区。经过10多年封山育林,贺兰山已成为一道生态屏障。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任答2项即可)
(3)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4)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如下图),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预计到2015年,示范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 500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面框架图,请帮助他们完成。

(2)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优势条件。
(3)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2.单选题- (共15题)

【小题1】上图中反映出 (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
C.设置沙障固沙 | D.小流域综合治理 |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
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是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醇香、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
C.科技优势 | D.地理环境优势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

【小题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
B.有一定功能 |
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 |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
A.a可能表示城市 | B.b可能是城市群 |
C.d可能是公路 | D.c可能为农业区 |
有的学者将区域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B.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
D.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A.C—A—B | B.B—C—A | C.B--A--C | D.A--B--C |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
A.Ⅰ、Ⅱ、Ⅲ | B.Ⅰ、Ⅲ、Ⅱ |
C.Ⅱ、Ⅲ、Ⅰ | D.Ⅲ、Ⅰ、Ⅱ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

【小题1】该类产业转移的方向及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
A.由A地向B地 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
B.由B地向A地 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
C.由A地向B地 接近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
D.由B地向A地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 |
A.使得A地的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加大 | B.不利于A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
C.促进了B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D.短期内可能导致B地大量工人失业 |
哈大高铁北起哈尔滨市,南抵大连市,线路纵贯东北三省,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该铁路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关于哈大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木材、煤炭等大宗货物的外运 |
B.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低温和永久性冻土 |
C.沿线多平原,不需要以桥代路,可以降低成本 |
D.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利于高铁建设 |
A.RS、GPS | B.GPS、GIS |
C.RS、WPS | D.RS、GIS |

【小题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 B.年降水量的多少 |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

【小题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
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小题1】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 B.平坦肥沃的平原 |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
A.采集和狩猎 |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

【小题1】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东部科技水平高 ②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
③西部地区交通落后 ④西部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减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②继续加强西部生态建设
③加快国家能源基地建设
④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⑤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某地区降水量介于350-450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降水年变率大,多暴雨,年积温2000-3200℃。该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推广以草产业为主农业模式(如下图),使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效益。
分析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 | B.东北平原 |
C.云贵高原 | D.黄土高原 |
①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减轻土地盐碱化、沙漠化
④防治洪涝灾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小题1】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N为技术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D.带动乙地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