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1)简述历史上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
(2)推测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
(3)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湿热的马拉开波湖(下图)。盆地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说明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3)简述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土壤较贫瘠的原因。
位于新疆天山以南的沙雅县(下图)由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塔里木河谷平原和80%的沙漠三部分组成。流经该县的塔里木河床低浅,受汛期洪水满溢影响,沿岸地区湖泊星罗棋布,保存有世界最大、最完好的胡杨林群落。近几十年来,该县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在塔里木河干流修筑防洪大堤,导致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部分胡杨林斑块严重退化。研究表明,胡杨林与地下水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4m,矿化度在1-3g/L时最适合胡杨林生长。

(1)与渭干河冲积扇平原相比,分析塔里木河谷平原胡杨林广布的原因。
(2)当地胡杨林群落是由乔-灌-草组成的群落。指出胡杨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小题1】图中可以判断,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
A.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
C.年内降水均匀,水平衡数值小 |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

【小题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
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 B.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
C.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 D.年内季节变化不大 |
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 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 |
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 D.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 |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该水库在水位108米的时候,面积在3亩以上的岛屿有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1982年千岛湖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读2001—2011年新安江水库不同蓄水位对应的水域面积变化示意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建库前相比,水库建成后,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湖面风速增加 |
B.湖面湿度增加 |
C.湖泊周围生物多样性增加 |
D.湖泊周围无霜期变短 |
①泥沙淤积 ②人工清淤 ③填湖造陆 ④生态补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米 | B.105米 | C.55米 | D.200米 |
A.甲 | B.乙 | C.丁 | D.丙 |
珠穆朗玛峰每年五月左右都会迎来大批喜欢冒险的登山客,目前有两条最适合的登顶线路,一是从南坡尼泊尔一侧登顶,二是从北坡西藏一侧登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从南坡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海拔约1400米)攀登珠峰的登山客不可能看到的自然带是
A.常绿硬叶林带 | B.落叶阔叶林带 |
C.高山针叶林带 | D.高山灌木林带 |
A.便于机构管理 | B.保护珠峰环境 |
C.缩短登顶时间 | D.确保人员安全 |
A.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 B.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 |
C.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 D.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
A.黑龙江 | B.湖南 | C.云南 | D.广东 |
A.在雕像柱附近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方向 |
B.春秋分日太阳从丙、丁之间升起 |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侧3米的圈内 |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 |

【小题1】该图所示月份可能为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A.气温:甲>乙、气压:甲>乙 |
B.气温:甲<乙、气压:甲>乙 |
C.气温:甲>乙、气压;甲<乙 |
D.气温:甲<乙、气压:甲<乙 |
图示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视频的截图,图中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形地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
A.丘陵山区 | B.日出时 | C.夏季 | D.阴天 |
A.旋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
B.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
C.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上升 |
D.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
A.大面积的干旱 | B.阴雨绵绵,食物腐烂 |
C.低温冻害 | D.暴雨 |
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鱼道中的巨石可以
A.稳固河床 | B.增加流速 | C.改善水质 | D.加大侵蚀 |
①树冠截留降雪 ②河水的流动性 ③水中生物活动 ④岩石的热容量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鱼类快速通过 | B.生物的种类多样 |
C.鱼道水流稳定 | D.鱼类的产卵繁殖 |
水循环过程中,任一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差必等于该 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总体上收支是平衡的。
读青海湖水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A.降水量稳定不变 | B.蒸发量稳定不变 |
C.入湖水量基本稳定 | D.湖泊蓄水量基本稳定 |
A.面积扩大 | B.蒸发水量减小 |
C.降水总量增加 | D.入湖径流量减小 |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下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东南季风 | B.西南季风 |
C.东北季风 | D.西北季风 |
A.①地形成荒漠 | 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 |
C.③地有利于晒盐 | D.④地海域多寒潮 |
白令海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冰洋的重要海域,其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面与北太平洋被阿留申群岛隔开。下图为末次盛冰期的暖期(甲时期和乙时期)白令海北部陆坡和海洋环境模式图,甲时期白令海陆架高浓度悬浮体(粉砂和冰川碎屑)达到峰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图示地区
A.原生植物生长条件更优 | B.陆上径流量更小 |
C.海冰覆盖面积更大 | D.海水温度更高 |
A.初期海冰携带的侵蚀物入海 | B.陆上径流携带大量泥沙 |
C.初期陆架崩塌物质大量堆积 | D.海水上泛,海底泥沙上涌 |
A.促进浮冰移动 | B.减弱陆上径流 |
C.加快海冰融化 | D.增温增湿 |

【小题1】该岛屿位于( )
A.北大西洋![]() | B.南大西洋 ![]() | C.北太平洋 ![]() | D.南太平洋 |
A.大陆岛 ![]() | B.珊瑚岛 ![]() | C.冲积岛 ![]() | D.火山岛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 C.热带雨林 ![]() | D.热带草原 |
【小题1】干热岩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
A.太阳能 | B.生物能 |
C.深层地下水动能 | D.地球内部放射能 |
A.干热岩大都属于沉积岩 | B.干热岩热能是非可再生资源 |
C.板块交界处干热岩热能资源丰富 | D.干热岩热能的开发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
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冬季多大风,有两个奇迹:一是冬季平均气温为-38℃,但冰下的水温与夏季几乎接近;二是湖岸沙滩边有一片松林,根部裸露在地面以上2-3米,当地人称为“高跷树”。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贝加尔湖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阳光穿过冰层,冰下产生温室效应 | B.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
C.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 D.海拔高,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很小 |
A.气候干旱,利于根系吸收更多水分 | B.风大浪大,根部土壤被侵蚀 |
C.气温低,冻土厚,根部难以深扎入土 | D.土层浅薄,增加树身的稳定 |
A.纬度较高 | B.海拔较高 | C.南北跨度大 | D.受寒冷气流影响大 |
雾淞是过冷却雾滴(低于O℃的雾滴) 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 雨淞是过冷却雨滴(低于O℃的雨滴) 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下图为中国主要雾淞及雨淞观赏地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我国雾淞及雨淞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淞山谷多山顶少 | B.雨淞南方多于北方 |
C.雾淞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 | D.雾淞与雨淞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 |
A.冻结核少 | B.低温少 | C.降水多 | D.低山多 |
A.昼长长,日照时间长 | B.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 |
C.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 | D.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