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279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3

1.综合题(共4题)

1.
读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出该大洲剖面图中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名称。
(3)分析Q海域东海岸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
2.
读“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图例,代表商业区的是哪个?请分析原因。
(2)经过对a、b、c、d四地考察,决定在d处建设高级住宅区,请你说明原因。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哪里?试说明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在我国出现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在共享单车出现前,自行车在小汽车、公共交通、自行车三种交通方式中的出行占比为5.5%,共享单车出现后变为11.6%,而小汽车的出行次数也大幅减少。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所在城市的共享单车的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原因。
(2)针对共享单车存在“随意停放、毁坏严重”等诸多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3)结合该小组绘制的“该城市一周内共享单车与地铁分时段使用频率”统计图(下图),分析该市共享单车使用频率的特点。
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约为13.4亿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0.71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477%。

材料二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示意图(含预测。注: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流动统计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上海7.6%、北京6.6%、江苏6.4%、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什么?请提出应对该人口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单选题(共13题)

5.
读漫画“城市‘墨鱼’来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的现象,容易加剧漫画中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下列措施中,可以解决漫画中问题的是
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   ②广种花草树木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④鼓励购买私家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小题3】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间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C.甲、乙两地冬季均盛行西北风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7.
读“地球表面海陆起伏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
【小题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8.
北京雨燕,拥有高超的飞行能力,每年在亚非之间穿行迁徙、繁育和越冬。下图为借助光敏定位仪绘制的北京雨燕季节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北京雨燕迁徙征途来回都是绕道里海附近,而不是北京一南亚(或东南亚一南亚)一非洲路线,其主要影 响因素是
A.光照和温度B.地形和大气环流C.降水和河湖D.植被和人类干扰
【小题2】北京雨燕越冬地
A.草原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B.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C.全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D.7月河流径流量大于1月
9.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其中,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小题2】该区域的城市化
A.发展速度快,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主要动力
C.水平较高,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小题3】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B.地区开放程度
C.人均生活消费水平D.科学技术水平
10.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钟摆族”出现的原因是
①郊区就业机会多
②城市生活成本高
③市区基础设施好
④交通便利
⑤外来流动人口增多
A.②⑤B.②④C.①③D.④⑤
【小题2】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B.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C.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D.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
11.
下表为“2012—2014年我国某市常住人口变化抽样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2
2013
2014
常住人口出生率(‰)
9.05
8.93
9.75
常住人口死亡率(‰)
4.31
4.52
4.92
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86.2
86.3
86.4
 
【小题1】该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
【小题2】表中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市
A.人口数量减少B.城镇用地规模减小
C.城市化水平提高D.人口老龄化减缓
12.
下图为某地区的居民为获得甲、乙、丙三种商品(或服务)的空间移动示意图,图中线段的长短代表空间移动距离的远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种商品(或服务)的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乙甲
【小题2】关于丙图中R、S、T三个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等级距离最远的是R
B.R比S服务范围大
C.同等级数目最少的是T
D.S的服务功能最多
13.
读“某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下左图)”和“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下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M市人口迁移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迁人人口各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
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人口的迁人主要是因为M市教育发达
D.人口的迁人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小题2】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解就业压力B.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C.减轻环境污染D.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14.
读某市“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地价曲线图”和“城市规模的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的甲处地价变化的原因和下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小题2】图中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居民区和企业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5.

   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其人口增长的轨迹,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下图为“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C.II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小题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江西省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C.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16.

   某市一地理研学小组为了研究该市人口增长情况,走访了市统计部门,在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因素下,得到一幅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该地区人口数量增速最大的时间点为
A.②B.③C.④D.①
17.
读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完成6、7题。

【小题1】E、F、G三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小题2】濒临F大洋的大洲有 ( )
A.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B.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
C.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

3.选择题(共2题)

18.有一摞纸,一共有120张,用了 35 ,还剩多少张?
19.有一摞纸,一共有120张,用了 35 ,还剩多少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