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图Ⅰ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是图Ⅰ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Ⅰ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Ⅰ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Ⅰ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2.
左图中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左图示意R河流流域分布,右图示意甲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1)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2.单选题- (共5题)
3.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小题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4.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上升到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值上升 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小题2】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小题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值上升 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5.
无定河位于陕北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 沙漠南侧,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无定河上游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在甲、乙两地出现了不同的环境问题。下列对于甲、乙两地的主 要环境问题和原因的叙述正确的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无定河上游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B.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
C.与下游相比,含沙量较大 | D.径流量大,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
A.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导致流水侵蚀 |
B.甲——土地荒漠化,大量引水导致过度灌溉 |
C.乙——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导致流水侵蚀 |
D.乙——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导致风力侵蚀 |
6.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小题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小题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小题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