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目前,乙地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材料三: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作项目,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通过该走廊建设,逐步完善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巴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
(4)说明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蓄存雨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贵州省贵安新区是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下图示意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模拟图。

简要说明海绵城市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北极涛动指的是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正常情况下,控制北极地区的气压为 压(填“高”或“低”),下图中能反映正常年份北极地区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
A. ![]() | B. ![]() |
C. ![]() | D. ![]() |
(3)简析欧洲西部地区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4)简述极寒天气给欧洲带来的主要影响。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应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产生温室效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_____和_____。
2.单选题- (共36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气温年较差超过22℃ |
B.B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
C.C处等温线大致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是受海陆因素作用的结果 |
D.1月南北温差比7月大 |
①A处径流系数增大,下渗也增大
②A处径流系数增大,使当地气候将变得更加湿润
③A处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④A处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处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 | 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 |
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 | 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大 |
A.冲积扇扇缘 | B.冲积扇扇中 | C.冲积扇扇顶 | D.山谷中 |
A.渍涝 | B.台风灾害 | C.旱灾 | D.泥石流灾害 |

【小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大致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
A.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山地 |
B.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盆地 |
C.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盆地 |
D.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山地 |
读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 |
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 |
【小题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 | B.1天文单位 | C.1.52天文单位 | D.2.52天文单位 |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火星引力强大 ③火星大气层稠密 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a | B.b | C.c | D.d |
A.质量和体积小 |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 D.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

【小题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
C.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
D.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
B.e所在的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
C.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
D.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

【小题1】目前“先驱者10号”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
A.木卫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A.木星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地球的 |
B.木星的引力较小,无大气层 |
C.木星上有大量液态水存在 |
D.木星的自身特征可减少地球受小行星碰撞的机会 |
A.独特的运动特征使得地球上出现了生命 | B.太阳辐射成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 |
C.色球层上的黑子数增多会导致地球上的气候异常 | D.色球上的耀斑爆发产生的电磁波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

【小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 B.②层 | C.③层 | D.④层 |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 | 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
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 | D.④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
A.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B.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根据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 | B.气温 |
C.降水 | D.河流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 B.夏季受副高控制 |
C.秋季晴朗少雨 | D.冬季寒冷干燥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天气系统过境后,一般会出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B.甲、乙天气系统一般与丁天气系统联系在一起,相伴而生 |
C.受丙天气系统的影响,我国北方秋季经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
D.伏旱的形成一般与丁天气系统有关 |

【小题1】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14时 | B.16时 | C.19时 | D.22时 |
A.西北 | B.东北 | C.西南 | D.东南 |
A.水汽不足、地转偏向力小 | B.水汽不足、热量不足 |
C.地转偏向力小、水汽不足 | D.地转偏向力小、热量不足 |
下图是2013年11月11日20时至11月12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桂东 |
B.粤西 |
C.琼东 |
D.湘南 |
A.强降水天气 |
B.大风天气 |
C.干旱少雨天气 |
D.低温天气 |

【小题1】该天气系统到达石家庄市的时间是
A.3日 | B.1日 | C.31日 | D.29日 |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 B.交通事故可能增多 |
C.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 D.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
【小题1】7月某日,气象卫星拍摄到北太平洋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状云团,关于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
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 |
B.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气压 |
C.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辐散,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 |
D.该系统强烈发展就会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
A.向东南移动 | B.向西北移动 | C.向西南移动 | D.向东北移动 |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
A.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 B.光、热、水资源丰富 |
C.土壤肥力高 | D.河流含沙量大 |

【小题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 B.季节性积雪融水 | C.高山冰雪融水 | D.地下水 |
A.M、N同时向右移 | B.M左移,N右移 |
C.M、N同时左移 | D.M右移,N左移 |

【小题1】关于图⽰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 B.全年受西风控制 | C.沿岸暖流经过 | D.冬季温和多⾬ |
A.流量季节变化较⼩ | B.秋冬发⽣凌汛 | C.冬季接受湖泊补给 | D.从甲流向⼄ |

【小题1】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水域,最有可能分别发育有滩和坝的是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① |
①地形②大气环流③人类活动④纬度 ⑤植被状况
A.①④ | B.②⑤ | C.②③ | D.①② |
A.11月~12月 | B.4月~5月 | C.8月~9月 | D.10月~11月 |

A.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 | B.温泉水矿物质的积淀 |
C.温泉水的溶蚀作用 | D.山岳冰川的间歇消融 |


【小题1】形成图甲风景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
A.A | B.B | C.C | D.D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 B.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

【小题1】该国( )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 B.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
C.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 | 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 B.婚姻家庭 |
C.政治因素 | D.经济因素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小题1】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 B.科技进步 | C.劳动力增加 | D.政策改变 |
A.生活质量提高 | B.人口老龄化严重 | C.生态环境恶化 | D.环境质量提高 |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严峻 |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

【小题1】该数据反映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D.劳动力仍较充足 |
A.广西 | B.广东 | C.河南 | D.江西 |
A.延长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 | B.解除或缓解旱情 |
C.增加水库蓄水量,利于水力发电 | 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 |
【小题1】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 B.财产损失 |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 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
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 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 |
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 |
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浸泡、淤埋、腐蚀 |
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震塌、沉陷、毁坏 |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 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
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 | 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
【小题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⑥洪涝
A.①②③⑤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⑥ | D.①②③⑤ |
A.春夏多、秋冬少 | B.内陆重、沿海轻 |
C.春夏少、秋冬多 | D.沿海重、南方重 |

【小题1】图中灾害可能是( )
A.台风、地震 | B.风暴潮、干旱 |
C.地震、泥石流 | D.洪涝、干旱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及植被破坏 | B.季风不稳定及梯田建设 |
C.植被破坏及气候干旱 | D.工程修路及海陆位置 |

【小题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干旱 | B.寒潮 | C.沙尘暴 | D.滑坡 |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
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
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D.植被破坏对造成该灾害没有影响 |
3.选择题- (共9题)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新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要把主要由政府部门“端菜”变为更多由人民群众“点菜”。实现这种转变( )
①政府管理应该让位于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②意味着政府需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③完成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④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4.多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6道)
选择题:(9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