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上第三次适应性训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782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4

1.综合题(共5题)

1.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
(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
2.
环境保护(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虽公报》称,2009年我国海域中未达到淸洁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46 980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7.3%。
污染海洋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汞、镉、铅、锌、铬、铜等,主要来自工业污水、矿山废水的排放及重金屈农药的流失。此外,燃烧煤和石油释放出来的重金属经大气搬运,有些也会进人海洋:这些重金属在水体中不能被降解,到处扩散,达到一定标准后造成海水污染。还有一些重金屈可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富集,形成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
(1)说出我国重金属严重污染海域。(答出四点即可)(4分)
(2)为什么这些海域重金属污染严重?(6分)
3.
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她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谷地海拔 4900 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 6-8 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二 右图为材料3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 左图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

(1)瓦罕走廊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
(2)比较丙地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
(3)材料三中乙河下游荒漠广布,对比分析与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4)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 6~ 8 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材料一 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被规划为贵州省出省水运通道,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全国水运主通道。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建设工程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及黔南、北部的遵义、东北部的铜仁等地区。工程起点位于乌江上游乌江渡水电站,终点位于重庆境内的龚滩,航道全长406km,本次工程拟将其建设成四级航道,通航500t级单机动驳船,航道通过能力达到744.144万t以上,整治河段91.5km,整治滩险73个。

材料二 贵州是我冻雨天气灾害发生最多的省份,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贵州发生了严重的冻雨天气,这次冻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1)贵州乌江渡到龚滩原河段通航能力差,请简述原因。(8分)
(2)分析修建此航道工程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
(3)试分析本次贵州冻雨天气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8分)
5.
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网三沙2012年9月7日电《三亚市邮轮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近日正式通过专家评审.三沙市位于南海,于2012年6月21 日设立,隶属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城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管辖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而积2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总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永兴岛,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
下图为三沙市位置示意图

(1)三沙市可以发展度假观光型的海滨旅游,其依托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哪些?(答出四点即可)
(2)制约三沙市开发旅游业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2.单选题(共4题)

6.
被动式太阳能应用指的是不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通过建筑物自身直接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和疏导而获得舒适的室内热环境的过程。下图为位于芝加哥的一座房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房屋必须开一个玻璃门廊,为了更好地利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门廊应该朝向
A.东面     B. 南面 C. 西面 D. 北面【小题2】为了提高这座房子节约能源的能力,门廊前应该配备的庭院植物是
A.矮小的常绿灌木丛 B. 高大的落叶树
B.高大的常绿树 D. 装饰性的草本植物
7.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A.大分水岭 B. 台湾山脉
B.马达加斯加北部山脉 D. 乌拉尔山【小题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0米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A侧纬度低
B.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导致的
C.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
D.B侧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侧1000米气温与A侧1200米气温相等
8.
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体现了一定经济水平下人类生产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包括黄土沟壑区和风沙区两大地貌类型区,阅读陕西榆林地区乡村聚落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Ⅰ -Ⅳ四个区域的聚落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Ⅰ地区以窑洞建筑为主,聚落密度小于Ⅲ地区
B.Ⅱ地区位于沟壑与风沙交界区,聚落呈离散状态
C.Ⅲ地区川道广阔,交通便利,聚落分布密度最高
D.Ⅳ聚落分布密度最低,空间分布呈现以水源为中心的团聚结构
【小题2】影响榆林地区聚落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土壤和交通状况B.河流与土地类型
C.海拔高程和经济水平D.矿产资源与偏僻程度
9.
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D.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小题2】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A.人口的大量外迁B.矿产资源的枯竭
C.老工业基地衰落D.环境质量的恶化

3.选择题(共4题)

10.获2000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成就是    (    )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12.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13.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