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2.甲、乙、丙为我国30°N纬度附近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阅读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1)~(4)题。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A. 453.9 B.976 C.1400.7
[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城市 | 甲 | 乙 | 丙 |
位置 | 91°E,30N° | 104°E,31°N | 120°E,30.2°N |
海拔(米) | 3658 | 505 | 7 |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 202.4 | 88.5 | 112.3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 | |
年平均气温(℃) | 7.5 | 16.3 | 16.1 |
7月平均气温(℃) | 14.9 | 25.8 | 28.7 |
1月平均气温(℃) | | | |
干湿地区 | 半干旱区 | 湿润区 | 湿润区 |
年均降水量(mm) | | | |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 | | |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A. 453.9 B.976 C.1400.7
[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2.
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年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沙尘暴年日数空间分布图(1951-2000年)及沙漠分布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国年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图可以判断:我国年大风日数分布的最高值主要在____________等地区;其中大风日数超过100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2)将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图对比可见:两者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省北部和新疆西北部沙尘暴发生高频区,年大风日数在20天以下。这种分布空间的不一致,说明沙尘暴的发生除受区域大风的影响外,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年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沙尘暴年日数空间分布图(1951-2000年)及沙漠分布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国年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图可以判断:我国年大风日数分布的最高值主要在____________等地区;其中大风日数超过100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2)将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图对比可见:两者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一致,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省北部和新疆西北部沙尘暴发生高频区,年大风日数在20天以下。这种分布空间的不一致,说明沙尘暴的发生除受区域大风的影响外,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2.单选题- (共7题)
3.
1.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今年我国长江口和珠江口受咸潮影响比较严重。以下关于咸潮及其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节性自然现象,多发于夏秋季节 |
B.降水多是形成咸潮的主要原因 |
C.海平面上升会减慢咸潮蔓延 |
D.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咸潮的预测、预报是防治咸潮的重要措施 |
4.
1.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量甲图区域多于乙图区域 |
B.乙图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比甲大 |
C.甲乙两地区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都大 |
D.乙图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早,时间短 |
5.
1.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近日点 |
D.早晨和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
6.
读下面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图中A→D四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有关图中各城市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有关图中A→D四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一天中的任意时刻,太阳高度角都是A>B>C>D |
B.一年中的任意一天,白昼时间都是A>B>C>D |
C.一年中的任意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A>B>C>D |
D.一年中的任意一天,气温都是A>B>C>D |
A.从 A→D城市,海洋性气候越来越弱,大陆性气候增强,气温变化减少 |
B.E地冬季降水量比F地多,主要原因是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
C.D地1月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海拔高。 |
D.图中各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
8.
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处受流水作用显著从而形成的地貌分别是


A.山麓冲积扇、高山峡谷地形、喀斯特地形 |
B.山麓冲积扇、喀斯特地形、高山峡谷地形 |
C.高山峡谷地形、喀斯特地形、山麓冲积扇 |
D.喀斯特地形、高山峡谷地形、山麓冲积扇 |
9.
1.《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 B.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
C.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 D.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
3.选择题- (共5题)
11.
阅读文言选段,解答问题。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 {#blank#}1{#/blank#} 八月朝祭{#blank#}2{#/blank#}
父母不听{#blank#}3{#/blank#} 虽有如无{#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