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未来承担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雄安新区被定位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意义来讲,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国家区域工程,超过天津滨海新区,也超过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的建设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下图为环渤海地区示意图。

(1)近年来,河北省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试评价河北省工业发展的条件。
(2)试分析新区没有选择距离北京更近的廊坊、固安等地的主要原因。
(3)与深圳、浦东新区相比,河北雄安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为促进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未来承担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雄安新区被定位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意义来讲,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国家区域工程,超过天津滨海新区,也超过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的建设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下图为环渤海地区示意图。

(1)近年来,河北省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试评价河北省工业发展的条件。
(2)试分析新区没有选择距离北京更近的廊坊、固安等地的主要原因。
(3)与深圳、浦东新区相比,河北雄安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为促进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1)①地>10℃积温比②地高,请分析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比②地小的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1)①地>10℃积温比②地高,请分析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比②地小的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2.单选题- (共10题)
3.
茶峒地处我国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荼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桔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引自沈从文《边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小题2】当地居民需防范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小题1】茶峒所在地区
A.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富 | B.山区植被茂密,广泛分布胡杨林、白桦 |
C.河流冬季结冰,影响航运 | D.河流两岸地势低平,盛产粮棉 |
A.寒潮、沙尘暴 | B.滑坡、泥石流 |
C.台风、洪涝 | D.海啸、风暴潮 |
4.
【小题2】关于该区域地形与河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在乙处能看到甲和丙 | B.在戊处陡崖可进行跳伞 |
C.已处可形成冲积扇 | D.河流流向大体自北向南 |
5.
龟兹古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是古代西域之大国,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古代龟兹(库车)成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区位条件有:( )
①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耕 ②土壤肥沃,盛产丝绸;
③位于山麓地带,水源相对充足 ④地处东西交通要冲
【小题2】关于该区域地理事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古代龟兹(库车)成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区位条件有:( )
①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耕 ②土壤肥沃,盛产丝绸;
③位于山麓地带,水源相对充足 ④地处东西交通要冲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 | B.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
C.区域内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迎风坡 | D.魔鬼城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无关 |
6.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小题3】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被侵蚀 | B.先侵蚀,后沉积 | C.不断有泥沙沉积 | D.先沉积,后侵蚀 |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变小 |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 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
A.利用RS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
B.利用GP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
C.利用GIS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 |
D.利用GPS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
7.
“引汉(江)济渭(河)”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开凿隧道隧洞穿越秦岭,将汉江水引入渭河。2017年11月25日,该工程秦岭隧洞出口段6500米隧洞正式贯通,这标志着世界第二长水利隧洞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沿线植被变化体现了
【小题2】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沿线植被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域分异 |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A.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 B.都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
C.因流经不同区域,渭河含沙量更大 | D.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
A.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
C.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
8.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等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空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小题2】江西省成为最“拼”省份是因为当地:( )
①人地矛盾加剧 ②就业压力大 ③气候条件差 ④人口老龄化严峻
【小题3】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 )
【小题1】“空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 B.需求减少,物价下跌 |
C.城市化水平降低 | D.企业用工成本提高 |
①人地矛盾加剧 ②就业压力大 ③气候条件差 ④人口老龄化严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经济因素 | B.社会文化因素 | C.政策因素 | D.科技因素 |
9.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小题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小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0.
2017年7月10日,马云杭州无人超市火热开业,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它的背后则是集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和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于一身的IOT(物联网)技术方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无人生活超市最适宜布局在
【小题3】【小题4】下列产业部门受无人超市冲击较大的有:
①零售实体店 ②商业地产 ③运输公司 ④劳务市场
【小题1】【小题2】无人生活超市最适宜布局在
A.农村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住宅区 |
①零售实体店 ②商业地产 ③运输公司 ④劳务市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1.
央广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消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冬捕开始,一网收获十吨鱼。读右边呼伦湖附近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冬捕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呼伦湖的鱼品质好的原因是:
①热量条件好,饵料丰富 ②生态环境优越,水质好;
③水温低,生长缓慢 ④冬季捕捞,生长期长

【小题1】关于冬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季冰雪渔猎,是传统的渔业生产习俗 | B.当地只在冬季捕鱼 |
C.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 D.利于鱼产品的保鲜 |
①热量条件好,饵料丰富 ②生态环境优越,水质好;
③水温低,生长缓慢 ④冬季捕捞,生长期长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12.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②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④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小题2】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小题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②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
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④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