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剧变等)引起海面的海水高度异常变化现象。风暴潮引起的灾害通常表现为增水灾害(如淹没土地、海滩侵蚀、航道及港池骤淤、冲毁堤坝、毁坏房屋、夺人生命等)和风暴减水(如航运受阻、电厂取水困难、港口码头作业不便等)。
(1)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2)简要说明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分布区域?
(3)列举应对风暴潮的防灾减灾措施。
(1)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是?
(2)简要说明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分布区域?
(3)列举应对风暴潮的防灾减灾措施。
2.
浙南某地有山有水,气候湿润。原有4个行政村,居民7600人,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和禽畜养殖,多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植被破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近年来,该地合村并镇,建起多个工业园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A点所在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中公路最大高差约为________。
(2)右图为滑坡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发生这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下乙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________和________。

(4)该地区要在AC、BC河段中选择一处开发“漂流”项目,选择你支持的一个方案,并为其提供论据。
(5)水务部门监测发现:近年来图中湖泊入湖泥沙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6)指出该地区合村并镇中城镇选址(甲、乙、丙、丁)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1)图中A点所在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图中公路最大高差约为________。
(2)右图为滑坡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发生这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 突发地震 ![]() | B. 坡度较大的山地 ![]() | C. 连降暴雨 ![]() | D. 地表堆积物较多 |

(4)该地区要在AC、BC河段中选择一处开发“漂流”项目,选择你支持的一个方案,并为其提供论据。
(5)水务部门监测发现:近年来图中湖泊入湖泥沙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6)指出该地区合村并镇中城镇选址(甲、乙、丙、丁)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3.
读图,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1)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
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3)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 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1)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
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3)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 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19题)
4.
据新华社电台风“海葵”袭击菲律宾,致命洪水淹没了首都大马尼拉地区的80%。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9日发布的公告说,马尼拉及周边9省份连日强降雨引发的洪灾已造成19人死亡,近200万人被迫从危险地带疏散。据此回答:
下面关于台风“海葵”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面关于台风“海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葵”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 | B.“海葵”是在印度洋上形成的 |
C.“海葵”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 D.“海葵”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6.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C.受气旋活动的控制 | D.受印度低压控制 |
8.
菲律宾是一个深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国家,一般登陆纬度在北纬10°以上地区,但是2011年第21号热带风暴“天鹰”的中心于12月16日23时40分(菲律宾时间)前后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16日17时其中心位于北纬7.9度、东经126.1度,目前造成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171人。回答:下列关于“天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发了地震和海啸 | B.造成狂风暴雨 |
C.是今年登陆风力最大的热带风暴 | D.“天鹰”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气流 |
9.
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的大约年限是( )
A. 70年
B. 50年 C. 20年
D. 10年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缩短的时间约为( )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1)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的大约年限是( )
A. 70年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缩短的时间约为( )
A.1年



11.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据此完成:
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
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
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 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 |
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 | 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 |
12.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①地震 ②水土流失 ③冻土④滑坡、泥石流 ⑤暴雨
【小题2】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小题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①地震 ②水土流失 ③冻土④滑坡、泥石流 ⑤暴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⑤ |
A.依靠工程,生物措施,彻底杜绝地质灾害![]() | B.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居 |
C.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 D.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
13.
读下图,完成:历史上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示意图
①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②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洪水难以排出④淮河由京杭运河注入长江,无入海通道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示意图
①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②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洪水难以排出④淮河由京杭运河注入长江,无入海通道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读“我国不同海拔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图”(图甲)、“不同相对高度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图”(图乙),Ⅰ为分布频率,Ⅱ为发生频率,Ⅲ为频率比数,读图可知( )




A.从图甲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阶梯界线海拔较高的位置 |
B.从图甲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C.从图乙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D.从图乙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阶梯界线海拔较低的位置 |
19.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 )
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 |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
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 |
22.
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
C.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 |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
3.选择题- (共10题)
23.
读图a和图b,针对图中反映问题,其有效措施有( )
①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②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③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④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31.研究人员利用SiCl4水解生成的盐酸和钡矿粉(主要成份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制备Ba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己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