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选)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选)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
2.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下面是“影响我国的两种自然灾害入侵路径图”,根据你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和乙表示寒潮的是________,①②③中源于欧洲北面北冰洋的是________。
(2)寒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丙、丁两地降温幅度大的是________。
(3)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4)寒潮的发生与____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
(5)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要说明。

(1)甲和乙表示寒潮的是________,①②③中源于欧洲北面北冰洋的是________。
(2)寒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丙、丁两地降温幅度大的是________。
(3)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4)寒潮的发生与____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
(5)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要说明。
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A__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
(3)此图所示天气系统常出现在________半年。
(4)来自西伯利亚的________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一带。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________天气,气温将明显________,这种天气过程叫________。
(5)这种天气过程会给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

(1)写出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A__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
(3)此图所示天气系统常出现在________半年。
(4)来自西伯利亚的________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一带。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________天气,气温将明显________,这种天气过程叫________。
(5)这种天气过程会给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
4.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与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相关性?这样的分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3)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还必须采取什么措施?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与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相关性?这样的分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3)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还必须采取什么措施?
2.单选题- (共19题)
6.
从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1993~2002年 |
灾害数量(次) | 1 110 | 1 987 | 2 742 | 2 935 |
死亡人数(万) | 196 | 80 | 79 | 53.1 |
受影响人数(万) | 7.4 | 14.5 | 19.6 | 25 |
灾害损失(亿美元) | 1 310 | 2 040 | 6 290 | 6 550 |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0.
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
11.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
D.该部位岩层较软,易于开挖 |
15.
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
17.
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
D.多数可再生资源,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
20.
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150~500米 |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 D.海平面将上升10~95毫米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