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6月份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276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30

1.综合题(共5题)

1.
读“我国主要气象气候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选)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2.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下面是“影响我国的两种自然灾害入侵路径图”,根据你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和乙表示寒潮的是________,①②③中源于欧洲北面北冰洋的是________。
(2)寒潮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丙、丁两地降温幅度大的是________。
(3)简述寒潮发生的原因。
(4)寒潮的发生与___________天气系统有关。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
(5)寒潮天气不仅能造成危害,也有许多益处,请简要说明。
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A__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
(3)此图所示天气系统常出现在________半年。
(4)来自西伯利亚的________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一带。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________天气,气温将明显________,这种天气过程叫________。
(5)这种天气过程会给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
4.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与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相关性?这样的分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3)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还必须采取什么措施?
5.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6.
从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 110
1 987
2 742
2 935
死亡人数(万)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 310
2 040
6 290
6 550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加剧洪灾的是(  )
A.破坏流域内植被B.大规模围湖造田C.修建水库D.建筑物占据河道
8.
下列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洪涝B.地震C.煤气爆炸D.干旱
9.
与洪水形成不存在密切关系的是
A.降水强度大,历时长B.冰凌堵塞河道
C.泥石流堵塞河道D.臭氧损耗形成臭氧空洞
10.
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11.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较软,易于开挖
12.
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的性质为(  )
A.气旋B.反气旋C.热带气旋D.锋面气旋
13.
我国每年的6、7月份,冷暖空气交绥于(  )
A.华南地区B.江淮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14.
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哪一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
A.地形B.气候C.植被D.人类活动
15.
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16.
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
A.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B.山麓和湖畔水槽较为丰美的地区
C.盆地边缘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D.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
17.
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多数可再生资源,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18.
我国的洪水灾害(  )
A.多发生在西部地区B.多发生在东部地区
C.多发生在春季D.多发生在冬季
19.
下图中甲为可再生能源,乙为非可再生能源,则甲、乙分别代表
A.石油、煤炭B.地热、潮汐C.风能、煤炭D.生物能、石油
20.
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150~500米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10~95毫米
21.
下列不属于“煤炭时期”以煤炭开发为基础建立的工业基地是(  )
A.德国的鲁尔区B.我国的鞍钢
C.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矿区D.美国的“硅谷”
22.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都体现了自然资源具有(  )
A.地域性B.多用性C.有限性D.整体性
23.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早晚不同
C.南北温差大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早晚不同
24.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林业火灾C.农业灾害D.洪涝、干旱

3.选择题(共2题)

25.

下列食物中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

26.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白、红、黑三种不同的球,其中白球有3个,红球有8个,黑球有m个,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若从袋子中任意取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最小,则m的值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