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
C.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
D.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修改:删去“由于”。) |
B.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修改:“人物”改为“形象”)。) |
C.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修改“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 |
D.一个人能否在生活中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 (修改:删去“否”。)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dǎo gào(______)的小庭院时。
(2)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_______)。
(3)不少的人把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_____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___________),终不愿意。
(1)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dǎo gào(______)的小庭院时。
(2)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_______)。
(3)不少的人把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_____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___________),终不愿意。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
B.选文第(7)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
5.
张千载高谊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之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④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④椟:木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 留 燕 三 年 潜 造 一 椟 文 山 受 刑 后 即 藏 其 首
【小题3】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
千载字毅甫,庐陵人,文山①之友也。文山贵显,屡以官辟②,皆不就。文山自广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某亦往。”遂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凡留燕三年潜③造一椟④文山受刑后即藏其首。后,火其尸,拾骨置囊。南归,付其家葬之。
千载高谊,亦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
(注释)①文山:文天祥自号。②辟:征召。③潜:偷偷地。④椟:木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吉州城下/过中不至 | B.千载而下所不多见也/尊君在不 |
C.凡留燕三年/吾日三省吾身 | D.文山之友也/下车引之 |
凡 留 燕 三 年 潜 造 一 椟 文 山 受 刑 后 即 藏 其 首
【小题3】结合文章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千载高谊“高”在何处。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6.
雨中的男孩
葛昕旭
⑴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
⑵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们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⑶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约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却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⑷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的心动了。看来还是钱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⑸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取下嘴里含着的烟杆,走到了拴狗的柱子前。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⑹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着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⑺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
⑻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⑼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⑽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⑾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透湿。
⑿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⒀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
⒁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⒂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⒃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原载2010年2月8日《文学报》)
【小题1】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请根据文章情节的变化,将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注: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我”的心理变化:无奈——(________)——不知所措——(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分析下面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人物描写的角度)
(2)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词语赏析的角度)
【小题3】品析文中第(10)段中的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文中第(6)段写道“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农民在男孩耳边到底说了什么?请结合文章上下文情节,发挥想象,以农民身份的口吻写一段合理的话。
葛昕旭
⑴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
⑵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有结果。我们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⑶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约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皱纹,却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⑷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的心动了。看来还是钱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⑸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取下嘴里含着的烟杆,走到了拴狗的柱子前。我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⑹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着狗,嘴里大喊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⑺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
⑻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⑼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⑽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⑾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透湿。
⑿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⒀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
⒁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⒂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⒃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原载2010年2月8日《文学报》)
【小题1】从发现“狗”的那刻起,一直到最后“狗”不见踪影,“我”的心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请根据文章情节的变化,将下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补完整。(注: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我”的心理变化:无奈——(________)——不知所措——(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分析下面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人物描写的角度)
(2)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词语赏析的角度)
【小题3】品析文中第(10)段中的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文中第(6)段写道“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农民在男孩耳边到底说了什么?请结合文章上下文情节,发挥想象,以农民身份的口吻写一段合理的话。
7.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小题1】下列对我文章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小题3】“绿色发电”已然成为未来用电能源发展的趋向,除了本文中所提及到的“细菌发电”外,请你联系你生活中的见闻,列举出另外两个有关于“绿色发电”的例子。
①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小题1】下列对我文章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
B.文章由科学家的预言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
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D.本文语言平实准确,第⑤段加点词“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A.细菌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只需要细菌的参与就可以产生电能。 |
B.细菌发电的优点可概括为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其发展的前景十分诱人。 |
C.细菌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却不能为细菌发电带来任何好处。 |
D.细菌发电是只需要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无需添加任何物质便可以达到40%的发电效率。 |
8.
附加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小题1】选文选自于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________》(作品),文中的“他”是_________(人名)
【小题2】文中的“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同时分析一下“他”的人物形象。
【小题3】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他”悲惨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小题1】选文选自于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________》(作品),文中的“他”是_________(人名)
【小题2】文中的“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同时分析一下“他”的人物形象。
【小题3】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他”悲惨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5.语言表达- (共1题)
9.
句子的仿写。
仿写句子有人说“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请你另外写两个个同样的比喻句,说明“微笑”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使之成为排比句。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写句子有人说“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请你另外写两个个同样的比喻句,说明“微笑”在生活中的神奇作用。使之成为排比句。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