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查漏补缺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1027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6

1.单选题(共7题)

1.
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乙同学手的上边缘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接触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时手的上边缘处的刻度为b。因此可以根据刻度b与刻度a之间距离的大小,判断出乙同学反应时间的长短。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直尺下端刻度a所在位置必须是刻度为零的位置
B.如果丙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测得刻度b与刻度a之间距离是乙同学的2倍,则说明丙的反应时间是乙的2倍
C.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比是1:4:9:....:n2
D.“天宫二号”上的两名宇航员不能用这种方法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完成测反应时间的实验
2.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乙同学手的上边缘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接触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乙同学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th成正比B.t成正比
C.t成正比D.th2成正比
3.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你用手掌平托一苹果,保持这样的姿势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苹果从最高点c到最右侧点d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苹果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B.手掌对苹果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C.手掌对苹果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D.苹果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4.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人坐在摩天轮吊厢的座椅上,摩天轮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椅面水平,且人始终相对吊厢静止。关于人从最低点a随吊厢运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座椅对人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C.座椅对人的弹力越来越小
D.人所受的合力始终不变
5.
一对正、负电子可形成一种寿命比较短的称为“电子偶素”的新粒子。电子偶素中的正电子与负电子都以速率v绕它们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假定玻尔关于氢原子的理论可用于电子偶素,电子的质量m、速率v和正、负电子间的距离r的乘积也满足量子化条件,即,式中n称为量子数,可取整数值1、2、3、¼,h为普朗克常量。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时,电子偶素的电势能,则关于电子偶素处在基态时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D.
6.
如图所示,MNPQ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在这两个平面之间的空间区域内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中磁场方向与纸面垂直。一个带电粒子以某一初速度由MN平面上的A点沿垂直MN平面的方向进入这个场区恰能沿直线运动,并从PQ平面上的C点离开场区,AC连线与两平面垂直。如果这个区域只有电场,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从PQ平面上的B点离开场区;如果这个区域只有磁场,其他条件不变,则粒子从PQ平面上的D点离开场区。若粒子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通过场区的总时间分别是t1t2t3,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不计空气阻力及粒子所受重力的影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t1=t2=t3a1<a2<a3
B.t2<t1<t3a1<a3<a2
C.t1=t2<t3a1<a2=a3
D.t1=t3>t2 a1=a3<a2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B.一定质量的0℃的水变成0℃的冰,其内能一定减少
C.物体温度升高了,说明物体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2.多选题(共2题)

8.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B.伽利略用理想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D.楞次总结得出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E.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F.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G. 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9.
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S为单刀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I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则( )
A.保持U1P的位置不变,S由a改接到bI1将减小
B.保持U1P的位置不变,S由a改接到bR两端的电压变小
C.保持U1不变,S接在a处,使P滑向c端,R的电功率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变,S接在a处,使U1增大,I1将增大
E. 保持U1不变,S由a改接到b,同时使P滑向d端,R的电功率一定变大
F. 保持S接在a处,使U1增大,同时使P滑向c端,R的电功率一定变大

3.解答题(共2题)

10.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内表面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P点正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小球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运动到N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小球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
(3)试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小球能否到达Q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明小球到达Q点时的速度是否为0。
11.
如图所示,电场强度为E、方向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分布在宽度为L的区域内,一个离子以初速度v0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中,穿出电场区域时发生的侧移量为h。在同样的宽度范围内,若改用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使同样的离子以相同的初速度穿过磁场区域时发生的侧移量也为h,即两次入射点与出射点均相同,不计离子所受重力。
(1)求该离子的电性和比荷(即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
(2)求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
(3)试分析说明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是否重合。

4.实验题(共3题)

12.
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实验桌上,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小吊盘,在小吊盘中放入合适质量的砝码,使小车在小吊盘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及小吊盘中砝码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器材还准备了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导线、复写纸、纸带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填写所选器材前面的字母)
A.刻度尺   B.天平(包括配套砝码)
C.低压交流电源 D.低压直流电源
(2)实验开始时,小吊盘中先不放砝码,并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在长木板的右下方适当位置垫上小木块,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木板上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匀速下滑 B. 匀加速下滑    C. 匀减速下滑
(3)将两个砝码放入小吊盘中,用手按住小车保持静止。接通电源,然后释放小车,获得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测量OA、OB、OC、OD、OE、OF、OG的距离,计算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为vBvCvDvEvF。其中OB=21.60cm,OD=36.80cm,则可计算得出在纸带上打出C点时小车运动速度大小的测量值vC=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以B、C、D、E、F各点到O点的距离x为横轴,对应的瞬时速度的平方v2为纵轴,做出v2-x图象如图3所示。发现v2-x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为k。若该同学漏做了上述步骤(2)中的操作,则绘制的v2-x图象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仍过原点,但不再是直线
B.仍是直线,但不过原点
C.仍是过原点的直线,但斜率大于k
D.仍是过原点的直线,但斜率小于k
(5)用步骤(3)中测得的数据画出v2-x图象,以B、C、D、E、F各点到O点的距离x为横轴,对应的瞬时速度的平方v2为纵轴,发现所画出的v2-x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k。若测得斜率的值为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小车的质量与小吊盘中两个钩码的总质量之比约为_________。
(6)若该同学将步骤(3)中两个砝码中的一个从细绳左端移到小车中后,重复后续的操作步骤,则新绘制的v2-x图象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仍过原点,但不再是直线
B.仍是直线,但不过原点
C.仍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大于k
D.仍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小于k
(7)在实际实验中发现,小吊盘中砝码的重力所做的功比小车及小吊盘中砝码动能的变化要大一些,分析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实际实验中发现,小吊盘中砝码重力所做的功比小车及小吊盘中砝码动能的变化要小一些,分析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单摆的运动。将单摆挂在力传感器的下端,通过计算机来记录力传感器测定单摆摆动过程中摆线受到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以及单摆摆动的时间。实验过程中,保持单摆的最大摆角小于5°。
 
①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如图所示的F-t图象,从图中可以读出单摆的周期T0=_________s。
②改变此单摆的摆长,可用同样的方法测出不同摆长所对应的周期。将若干组摆长L与周期T的数据,在以L为纵坐标、以T2为横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L-T2的图线,测得这个图线的斜率为k,则实验地点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用k及已知常数表示)
③实验做完之后,某一小组的同学突然发现他们在做L-T2的图象时,误将摆线的绳长当做单摆的摆长了,则他们此次测得的g的大小与用正确方法测得的g的值相比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偏大一些 B.偏小一些 C.数值相同
④根据图F-t可以近似获知从A时刻到B时刻的过程中,阻力对这个振动系统所做功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用kT0F1F2表示)
14.
(1)小明同学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和电流强度I的关系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匝数为N、底边长度为L1的线圈与电流表、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及开关组成一闭合回路,把线圈用轻细绳挂在力传感器的下端,使线圈处在由磁铁产生的磁场中,保持线框底边与磁场方向垂直,磁铁磁极与线框平面平行方向的宽度为L2,且L1> L2。接通电路,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观察并记录力传感器此时的读数F。经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可测出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不同阻值下所对应的多组IF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F-I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的F0F1I1均为已知量。由图象可以判定线框所受安培力方向____________( 选填“竖直向上”或者“竖直向下”);通过线框底边电流方向____________( 选填“指向纸内”或者“指向纸外”);线框所受重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若认为两磁极间的磁场为匀强磁场,且在两磁极之间正对位置以外区域的磁场可忽略不计,则此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________。

(2)如果小刚同学也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只是所使用的器材不完全相同。他将据所测数据画出的F-I图象与小明的图象进行对比,发现在同一坐标系下两图线并不重合,如图3所示,小刚的图象的纵轴截距为F0′,两图线在A点相交,图中的F0F0′、F1I1均为已知量。对两人的实验器材进行比较,根据图象可知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所使用线圈的质量一定不同
B.所使用的磁铁一定不同
C.所使用电源的电动势一定不同
D.所使用线圈的匝数一定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