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综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0771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30

1.单选题(共4题)

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直到A即将移动,若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此过程中,地面对B的摩擦力和对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不变    B. 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
C. 先变大后不变    D. 始终变大
2.
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牛顿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困境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D.法拉第认为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介质来传递的,并把这种介质叫做“场”,他以惊人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力线”形象地描述“场”
3.
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设地球自转周期为24 h,所有卫星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C.c在4 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3 h
4.
如图所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8m。在时刻A、B同时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A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右传播,B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左传播,波速均为10m/s,则( )

A. 时刻,两列波相遇
B. 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 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
D. 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2.多选题(共2题)

5.
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B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闭合后,两板间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油滴恰好在P点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将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中有的电流,P点电势升高
B. 若将A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中有的电流,P点电势不变
C. 若将S断开,且将A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中无电流,P点电势不变
D. 若将S断开,再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中无电流,P点电势降低
6.
如图所示,在远距离输电时,发电厂发电机的输送电功率为,输出电压为,发电厂至用户的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通过输电导线的电流为I,输电线损失的电功率为,输电线末端的电压为,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B.C.D.

3.填空题(共1题)

7.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物体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轻质定滑轮相连,开始时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绳处于绷紧状态,轻绳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现将两物体由静止释放,在A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绳子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若下落时间为t,A的机械能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答题(共3题)

8.
如图所示,一倾角、长度的固定斜面,其底端与长木板B上表面等高,B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木板B的上表面接触处圆滑。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最终A刚好未从木板B上滑下。已知A、B的质量相等,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A与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

(1)当A刚滑上B的上表面时的速度的大小;
(2)木板B的长度L;
9.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巧妙地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特点,解决了粒子的加速问题。现在回旋加速器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设备中。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加速器接一定频率的高频交流电源,保证粒子每次经过电场都被加速,加速电压为U。A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不计,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

(1)求第1次被加速后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2)经多次加速后,粒子最终从出口处射出D形盒,求粒子射出时的动能和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的总时间t;
(3)近年来,大中型粒子加速器往往采用多种加速器的串接组合。例如由直线加速器做为预加速器,获得中间能量,再注入回旋加速器获得最终能量。个长度逐个增大的金属圆筒和一个靶,它们沿轴线排列成一串,如图乙所示(图中只画出了六个圆筒,作为示意)。各筒相间地连接到频率为、最大电压值为的正弦交流电源的两端。整个装置放在高真空容器中。圆筒的两底面中心开有小孔。现有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正离子沿轴线射入圆筒,并将在圆筒间的缝隙的时间可以不计。已知离子进入第一个圆筒左端的速度为,且此时第一、二两个圆筒间的电势差。为使打到靶上的离子获得最大能量,各个圆筒的最小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并求出在这种情况下打到靶上的离子的能量。
10.
磁动力作为一种新型动力系统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社会。如图所示为电磁驱动装置的简化示意图,间距的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长直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两导轨上端接有的电阻。质量的导体棒垂直放置在导轨上,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导轨平面上的矩形区域(如图中虚线框所示)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1)若磁场保持静止,导体棒从距离磁场区域处由静止下滑,恰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求的大小;
(2)若导体棒处于磁场区域内,当磁场以某一速度沿导轨平面匀速向上运动时,可以使导体棒以的速度沿导轨匀速向上运动,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磁场区域内,求磁场运动的速度大小,以及为维持导体棒的运动此时系统提供的功率P。

5.实验题(共1题)

11.
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该组同学先测量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在测量摆长后,测量周期时,摆球振动过程中悬点O处摆线的固定出现松动,摆长略微变长,这将会导致所测重力加速度的数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_____s。在多次改变摆线长度测量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周期平方-摆长)图线,并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取,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