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两等量负点电荷固定在A、B两点。以A、B连线的中点为原点O,沿A、B连线的中垂线建立x轴。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关于x轴上各处的电场强度E、电势φ随x轴坐标的变化规律,下列图像较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2.
刘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容器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容器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A和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然后在容器内放入液体,将该容器放在磁场中,液体就会旋转起来。王同学回去后重复刘老师的实验步骤,但液体并没有旋转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


A.将磁铁的磁极放反了 |
B.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接反了 |
C.使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 |
D.使用的液体为食盐溶液 |
3.
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如图所示,将1米长的铜管竖直放置,一磁性很强的磁铁从上管口由静止释放,观察到磁铁用较长时间才从下管口落出。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经分析讨论做出相关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磁铁与管壁没有接触)。则


A.如果磁铁的磁性足够强,磁铁会停留在铜管中,永远不落下来 |
B.如果磁铁的磁性足够强,磁铁在铜管中运动时间更长,但一定会落下来 |
C.磁铁在铜管中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守恒 |
D.如果将铜管换成塑料管,磁铁从塑料管中出来也会用较长时间 |
4.
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1,输入功率为P1,输出功率为P2,各交流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向下移动时()


A.灯L变亮 |
B.各个电表读数均变大 |
C.因为U1不变,所以P1不变 |
D.P1变大,且始终有P1=P2 |
2.多选题- (共6题)
5.
在竖直墙壁上悬挂一镖靶,某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某处,先后将两只飞镖A、B由同一位置水平掷出,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所示(侧视图),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镖的运动时间比A镖的运动时间长
B. 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A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小
C. A、B镖的速度变化方向可能不同
D. A镖的质量一定比B镖的质量大

A. B镖的运动时间比A镖的运动时间长
B. 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A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小
C. A、B镖的速度变化方向可能不同
D. A镖的质量一定比B镖的质量大
6.
有一个固定的光滑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53°,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2kg" 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滑块A与另一个质量为M="2.7kg" 的物块B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接,细绳因悬挂B而绷紧,此时滑轮左侧轻绳恰好水平,其长度
m,P点与滑轮的连线同直杆垂直(如图所示).现将滑块A从图中O点由静止释放,(整个运动过程中B不会触地,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A运动到P点时加速度为零 |
B.滑块A由O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
C.滑块A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为5![]() |
D.滑块A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为![]() |
7.
如图所示,某次发射同步卫星时,先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P点经极短时间点火变速后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该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P点,远地点为同步轨道上的Q点),到达远地点时再次经极短时间点火变速后,进入同步轨道.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v1,在P点经极短时间变速后的速率为v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Q时的速率为v3,在Q点经极短时间变速后进入同步轨道后的速率为v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3 | B.v4<v1 | C.v3<v4 | D.v4<v2 |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同种介质中,光的波长越短,传播速度越快
B. 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C. 某同学在测单摆的周期时将全振动的次数多记了一次,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出的周期偏小
D. 静止在地面上的人观察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接近光速运动的杆,观察到的长度比杆静止时的短
A. 同种介质中,光的波长越短,传播速度越快
B. 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C. 某同学在测单摆的周期时将全振动的次数多记了一次,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出的周期偏小
D. 静止在地面上的人观察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接近光速运动的杆,观察到的长度比杆静止时的短
9.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方等间距分布着足够多的、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区域的间距均为d。现有一边长为l(l<d)的正方形线框在离地高h处以水平初速度v0从左侧磁场边缘进入磁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线框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为![]() |
B.h越大线框运动的水平位移一定越大 |
C.v0的大小连续变化,线框落地点也一定相应的连续变化 |
D.v0越大线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 |
1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B. 沿各个方向对一块均匀薄片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C.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B. 沿各个方向对一块均匀薄片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C.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故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3.填空题- (共2题)
11.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 = 6m处的质点A,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48m/s.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 s,质点B第一次处于波峰;
②写出从图示时刻起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 cm.
①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 s,质点B第一次处于波峰;
②写出从图示时刻起质点A的振动方程为 cm.

12.
下图是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在温度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则T1____T2(选填“>”、“=”或“<”);若在温度T1、T2时理想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温度为__(选填“T1”或“T2”)时的压强大.

4.解答题- (共5题)
13.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直角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顶端固定一轻质定滑轮。轻弹簧和轻绳相连,一端连接质量为m2的物块B,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1的物块A。物块B放在地面上且使滑轮和物块间的轻绳竖直,物块A静止在光滑斜面上的P点,弹簧和斜面平行,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p。现将物块A缓慢沿斜面向上移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此时再由静止释放物块A,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速度为零。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滑轮的摩擦,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求:

⑴释放物块A的瞬间,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⑵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⑶物体A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⑴释放物块A的瞬间,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⑵当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⑶物体A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14.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3,氧核的质量为m4,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2)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1)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2)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15.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处有一放射源S,S在xOy平面内均匀地发射速度大小为v的正电粒子,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y轴的右侧垂直于x轴放置长度为L的绝缘弹性薄板MN,MN与x轴交于O′点,粒子与其碰撞并反弹,反弹前后平行于板的分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垂直于板的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碰撞时粒子的电量不变。已知三角形MNO为正三角形,不计粒子的重力。

⑴若只在y轴右侧加一平行于x轴的匀强电场,要使y轴右侧射出的所有粒子都能打到弹性板MN上,试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Emin及此条件下打到荧光屏M点的粒子的动能;
⑵若在xOy平面内只加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要有粒子直接击中弹性板MN的反面O′点,试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Bmax;
⑶若磁场方向及大小与⑵中所求Bmax相同,请判断直接击中MN板反面O′的粒子反弹后能否击中MN正面O′点。若能击中,请计算经MN反面O′点反弹后第一次击中正面O′点这一过程的时间;若不能击中,请说明理由。

⑴若只在y轴右侧加一平行于x轴的匀强电场,要使y轴右侧射出的所有粒子都能打到弹性板MN上,试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Emin及此条件下打到荧光屏M点的粒子的动能;
⑵若在xOy平面内只加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要有粒子直接击中弹性板MN的反面O′点,试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Bmax;
⑶若磁场方向及大小与⑵中所求Bmax相同,请判断直接击中MN板反面O′的粒子反弹后能否击中MN正面O′点。若能击中,请计算经MN反面O′点反弹后第一次击中正面O′点这一过程的时间;若不能击中,请说明理由。
16.
如图所示,相距较远的水平轨道与倾斜轨道用导线相连,MN∥EF、PQ∥GH,且组成轨道的两个金属棒间距都为L。金属细硬杆ab、cd分别与轨道垂直,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导轨电阻不计。水平导轨处于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1的匀强磁场中;倾斜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磁感应为B2的匀强磁场平行于倾斜轨道向下。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轨导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运动时,cd杆由静止开始沿倾斜轨道向下以加速度a = gsinθ运动。设ab、cd与轨道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⑴ 通过 cd 杆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⑵ ab杆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拉力的大小;
⑶ cd杆由静止开始沿轨道向下运动距离x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⑴ 通过 cd 杆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⑵ ab杆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拉力的大小;
⑶ cd杆由静止开始沿轨道向下运动距离x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17.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分别发生以下两种状态变化:第一种变化是从状态A到状态B,该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9 J;第二种变化是从状态A到状态C,外界对该气体做功为6 J。图线AB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求:

①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该气体内能的增量ΔU1;
②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该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2。

①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该气体内能的增量ΔU1;
②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该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2。
5.实验题- (共1题)
18.
Ⅰ.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A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选填序号)
(3)若实验中测得h=15 cm、H=25 cm、x1=30 cm、L=10 cm、x2=20 cm,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M距离地面的高度H、M与P间的水平距离x1;
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的距离L、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2。
(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多选)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h的测量 | B.H的测量 | C.L的测量 | D.x2的测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